第212章 福智无比分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黄昏时分,只树给孤独园被落日余晖染成暖橘色,小普从溪边静思返回,周身带着山林与溪水赋予的宁静。他回想着一天的修行感悟,对即将到来的法会满怀期待。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法堂内烛火摇曳。小普与众人整齐坐定,待佛陀安坐法座,他目光便紧紧追随,满是虔诚与求知渴望。

佛陀目光平和,缓缓说道:“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小普在心中默默翻译:“须菩提,倘若在三千大千世界里,把所有像须弥山王那般巨大的七宝堆积起来,有人用这些七宝进行布施;但如果有人受持、读诵这部《般若波罗蜜经》,甚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语,并为他人解说,那么前面那人以七宝布施所获得的福德,不及这人的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甚至用算数和种种譬喻都无法表述两者差距之大。”

小普心中震撼,此前他虽知晓佛法珍贵,却未料到持经、讲经的福德远超想象。他不禁思索,为何物质布施的福德,远不及传播佛法?是因为物质布施只能解决众生一时之困,而传播佛法能开启众生智慧,助其解脱生死轮回,这是给予众生最究竟的帮助。

这时,一位年轻比丘满脸疑惑,起身问道:“世尊,为何讲解佛法的福德如此殊胜?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为他人讲解佛法呢?”佛陀微笑着,温和回应:“佛法是开启智慧的钥匙,能让众生看清世间真相,脱离苦海。为他人讲解佛法,需以慈悲心为根本,依对方根性,善巧方便引导,不可强行灌输,亦不可执着于言辞。”

小普听后,内心深受触动。他想起曾向那位学者讲解佛法时,虽一片赤诚,却未充分考虑对方接受程度。往后,他要更用心观察众生需求,用更适宜方式传播佛法。

法会结束,小普回到禅房,并未立刻休息,而是在微弱烛光下翻开经卷,再次研读。他深知,每一次深入学习,都是在为更好传播佛法积累力量。

深夜,万籁俱寂,小普跏趺而坐,进入禅定。在寂静中,他体悟到佛法智慧如浩瀚星辰,照亮内心,也照亮修行之路。他决心以毕生之力,精进修行、传播佛法,让更多人沐浴在佛法智慧之光下,走向解脱。

小普心中震撼,此前他虽知晓佛法珍贵,却未料到持经、讲经的福德远超想象。他的目光紧紧盯着佛陀,思绪如脱缰之马,在佛法的深邃义理间纵横驰骋。

他不禁思索,为何物质布施的福德,远不及传播佛法?他回想起往昔见闻,曾见过富贾豪绅,以车载船运之姿,施粥散财,引得百姓簇拥,一时声名远扬。那些在饥寒交迫中受助的人们,能饱腹暖身,熬过眼前的艰难时日,可这也仅仅是解决了一时的困境。一旦天灾**再度降临,或是岁月流转,他们依旧可能陷入同样的苦难泥沼。

而传播佛法则截然不同。小普忆起佛陀的种种教诲,佛法是超越时空的智慧,是能让人从根本上洞悉生命实相的指引。当一个人领悟了佛法的真谛,便能从内心深处生发出力量,挣脱生死轮回的枷锁,这是给予众生最究竟、最彻底的帮助。

他又想到,在这世间,人们往往执着于物质的丰裕,认为财富、珍宝能带来永恒的幸福。然而,这些物质皆为虚幻泡影,终有消散之时。可佛法的智慧一旦在众生心中种下种子,便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引领他们走向解脱的光明大道。就如同在黑暗中,物质布施只是点亮一盏微弱的灯,照亮片刻的路途;而传播佛法却是驱散无尽黑暗,让光明永驻心间。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