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善现启请分

在只树给孤独园精舍的静谧时光里,小普的修行如潺潺溪流,持续而坚定地流淌着。每日,他都会在晨曦初露之际便起身,于禅房中端坐,让心灵沉浸在寂静之中,试图捕捉那佛法智慧的微妙之光。

这日,当清扫完庭院的落叶,小普听闻了长老须菩提与佛祖那意义深远的对话。

只见那德高望重的长老须菩提,在众多弟子之中缓缓起身。

他动作优雅地将自己的右臂袒露出来,右边膝盖也随之跪地,双手合十,满脸恭敬之色,对着佛陀开口说道:“真是世间少有啊,尊敬的世尊!如来您一直以来都善于呵护和惦念诸位菩萨,又能妥善地托付嘱咐他们。世尊啊,那些善良的男男女女们,如果发起了追求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之心,那么应当如何安住此心呢?又该怎样去降服那颗躁动不安的心呢?”

佛陀微笑着回应道:“很好,很好啊!须菩提,正如你所言,如来确实善于关怀照顾各位菩萨,并给予他们恰当的指引和嘱托。你现在仔细聆听,我会为你详细解说:那些心怀善念的男子和女子们,一旦发起了这至高无上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应该像这样来让心安住,如此这般去降服内心的种种妄念。”

须菩提连忙点头称是,恭声答道:“是的,世尊!我非常乐意倾听您的教诲。”

他的内心,犹如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尤其是对于“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句话,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在小普的深刻认知当中,“善男子、善女人”绝非仅仅只是单纯地从性别和品德方面所给予的一种称呼而已,实际上它广泛涵盖了所有那些内心深处始终怀揣着善良念头,并殷切期盼能够迈步踏上那条通向解脱与觉悟之途的修行者群体。这些修行者们有可能来自社会各个不同的层级,各自拥有着迥然相异的往昔经历。然而,在追寻佛法真谛的漫长征途中,他们每一个人的胸膛之中都燃烧着一团炽热且诚挚无比的心灵之火。

至于“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更是一颗堪称无价之宝且超凡脱俗的心。其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象征的乃是至高无上、毫无偏差的纯正觉悟,此乃所有修行者梦寐以求所能企及的巅峰智慧以及至上境界。一旦某个人萌生出这样的心志之际,那就等同于此人已经毅然决然地立下了一份宏伟壮丽的誓言:决心突破自身存在的种种局限性,将芸芸众生于苦难的深渊之中拯救出来,最终亲身实证那种绝对完美无缺、圆融无碍的佛陀正果。

然而,“云何应住”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小普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他认为,这句话实则是在指引着修行者去探寻那片能够让心灵得以安宁休憩的净土。

在这个喧嚣浮华、充满诱惑和干扰的尘世之中,人们的心灵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受到外在事物的影响和牵制。那些声色犬马的享受、功名利禄的追逐,就像一阵又一阵猛烈的风暴,将人们的心吹得如风中飘絮一般,摇摆不定,难以停歇。

对于修行者来说,他们需要努力让那颗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寻找到一个可以避风遮雨的宁静港湾。但是,这种让心安定下来,绝非是使其陷入一片死寂般的沉寂,相反,是要让心灵深深地扎根于佛法那无尽的智慧海洋之中,从而获得稳固的支撑和滋养。如此一来,即使面对着种种虚妄杂念的冲击和侵蚀,也能够坚守本心,不为所动。

举例而言,当修行者接收到他人的赞美和称颂时,心中不会滋生出丝毫骄傲自满、狂妄自大的情绪;而当遭遇到别人的污蔑和诽谤时,亦不会涌起愤怒怨恨、报复回击的念头。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始终维持内心的平和与清醒,宛如一泓清澈见底的湖水,波澜不惊。并且,将自己的心灵稳稳地安放在慈悲与智慧的基石之上,每时每刻都牢记当初所立下的宏大菩提心愿,绝不因眼前短暂的利益得失而迷失方向,丧失自我。

关于“云何降伏其心”这个问题,小普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这无疑是一场惊心动魄且异常艰苦的内心鏖战。人的心思意念宛如那广袤无垠的旷野之中疯狂生长、绵延不绝的杂草一般,错综复杂且难以遏制。嗔怒、贪欲以及愚痴等等诸般烦恼,无时无刻不在处心积虑地想要侵吞和腐蚀掉人们心中那颗原本纯净无瑕的菩提之心。而所谓降伏其心,就如同一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英勇战士,毅然决然地举起佛法这件威力无穷的强大武器,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与这些恼人烦恼的激烈战斗当中。

每当嗔怒的熊熊烈焰骤然腾起之时,我们必须迅速调用慈悲为怀的清澈甘泉来将其无情扑灭;而当贪欲的狂暴飓风呼啸着席卷而来之际,则应当毫不迟疑地搬起知足常乐这块坚如磐石的盾牌去顽强抵御;若是黑痴的浓重迷雾铺天盖地般地弥漫开来,那就得依靠智慧之光所散发出来的璀璨阳光去彻底驱散。然而,要想真正做到这些绝非易事,这要求修行之人时时刻刻都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对自身产生的每一个细微念头都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和审视。只要一察觉到那些烦恼的蛛丝马迹,就得毫不犹豫地立即运用佛法所倡导的正确理念去加以转化,从而使得心灵能够重新回归到那种澄澈透明、无拘无束的自在境界。

小普深知,这寥寥数语蕴含着无尽的修行法门,是佛祖对众生的慈悲指引。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将这教诲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无论是行走坐卧,还是与人相处、劳作修行,都时刻观照自己的内心,努力让那颗菩提心稳稳地安住,降伏一切妄念烦恼,向着解脱的彼岸坚定地前行,期待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那传播佛法光明的一盏明灯,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

小普深知,长老须菩提所问的“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乃是修行者在追求菩提道上的关键所在,而佛祖即将给出的开示,必是那指引方向的明灯。

他想到,在世间的修行,心最难把控。众生之心,犹如脱缰野马,被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所牵,追逐着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因贪恋那虚幻的色相,沉醉于悦耳的声音,执着于芬芳的香气,贪恋美味的食物,追逐舒适的触感,沉迷于纷杂的法相,从而产生了无尽的烦恼与妄念,使得本应清净的真心被层层蒙蔽。

而“应如是住”,便是要让修行者从这虚妄的追逐中脱离出来。心要住于何处呢?应住于对众生的慈悲之上,如同佛祖慈悲为怀,平等对待每一位众生,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市井贫民,都给予同样的关怀与救度。还要住于对佛法的正信与精进之中,将对无上智慧的追求作为心灵的归宿,时刻用佛法的教义来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偏离正道。就像在精舍中,每日的诵经、禅定和劳作,都是让心住于佛法修行的方式,于点滴中积累智慧与福报,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坚守内心的宁静与纯粹。

“如是降伏其心”,则是一场更为深刻的内心变革。当嗔怒的念头涌起时,要想到嗔怒如同烈火,不仅会烧毁自己的善根,还会伤害到周围的人。应凭借着佛法的忍辱波罗蜜,将嗔心转化为宽容与谅解,以平和的心态去接纳不如意之事。面对贪欲,要明白世间的财富、名利等皆如过眼云烟,虚幻不实,不可贪求无度。要以知足的心去对待生活中的一切,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不被贪婪的**驱使,陷入无尽的痛苦轮回。而对于愚痴,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佛法、参悟禅理,开启内心的智慧之光,洞察事物的本质,不被表象所迷惑,摆脱无明的黑暗。

小普明白,这不仅是理论上的认知,更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去践行。每一次与其他比丘的相处,都是检验自己修行的机会。当意见不合时,是否能放下自我的执念,以平和的心去沟通交流;当他人有所需求时,能否无私地伸出援手,给予帮助,这些都是“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的具体体现。

他期待着佛祖接下来的教诲,深知这将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能让自己在修行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前行,去除内心的垢染,让那颗菩提心愈发澄澈明亮,最终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实现广度众生的宏愿,如同那璀璨的星辰,在佛法的天空中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芒,照亮周围的黑暗,引领更多的人走向解脱的彼岸。

小普敛息屏气,专注聆听佛祖即将展开的开示,深知这是照亮他修行迷途的智慧之光。

在他看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寥寥数语,蕴含着深邃无边的佛法精义。发菩提心者,已踏上伟大而艰难的觉悟征程,此心珍贵,如黑暗中的火种,是解脱与智慧的种子。然而,这颗心极易在尘世的喧嚣中迷失方向,被贪嗔痴的狂风席卷。

“应如是住”,意味着心要安住在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中。就如同在精舍中静修时,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不追逐功名利禄,不陷入声色犬马的诱惑。而是将心紧紧系于对众生的慈悲大爱,把救度众生的苦难视为己任,时刻铭记自己的使命,犹如航船在茫茫大海中锚定方向,不随波逐流。在与众生的相处中,无论对方如何对待自己,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宽容,不生嗔恨,不存怨怼,以佛法的智慧和慈悲去感化他人,让心在利他的善举中找到稳固的根基,这便是心的安住之所。

“如是降伏其心”,则是一场持久且艰辛的内心之战。人心犹如狂野的大象,力量巨大却难以驯服。嗔心一起,如怒火燎原,能瞬间焚毁积累的善德,故而要用慈悲的清凉之水去浇灭它。当看到他人的过错或伤害时,不是以牙还牙,而是换位思考,怜悯其无明,用爱去包容,如此嗔心自消。贪欲似无底的深渊,一旦陷入,便会被无尽的**驱使,永无满足之时。修行者需时刻警醒,以知足少欲为绳,勒住贪欲的野马,珍惜当下简单的生活,明白物质的富足并非真正的幸福,精神的解脱才是至善之境。愚痴仿若厚重的迷雾,遮蔽了心眼,使人无法看清事物的真相。唯有深入经藏,精勤修习佛法,以智慧之剑斩断无明的枷锁,才能在迷雾中找到前行的道路,不被虚妄的表象所迷惑。

小普明白,这是一场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刻都去践行的修行。从清晨睁开双眼的那一刻起,到夜晚入眠之前,无论是诵经礼佛、清扫劳作,还是与师兄弟的交流互动,都要时刻关照自己的内心。当杂念纷起时,运用佛法的正念将其转化;当烦恼来袭时,凭借坚定的定力不为所动。他期盼着佛祖的详细开示,犹如久旱盼甘霖,相信这将为他指明更加清晰、具体的修行路径,使他能在这条荆棘满布却又充满希望的菩提道上稳步前行,直至证得那无上圆满的佛果,广度一切有情众生,让佛法的智慧之光普照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小普静静地站在原地,心中充满了期待,他渴望聆听佛祖的教诲,以解开自己心中的困惑。他深知,这一问一答之间,蕴含着无上的智慧,或许将为他指明修行的方向。

此时,法堂内一片寂静,众人皆屏气敛息,等待着佛祖的开示。小普也放下了手中的扫帚,缓缓走向法堂,他知道,这一场法会,对于他的修行之路至关重要。他轻轻踏入法堂,找了一个角落坐下,合十闭目,准备用心聆听佛祖的每一字每一句,希望能在这佛法的润泽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让自己那颗向道之心更加坚定、安住,从而在这充满诱惑与烦恼的世间,真正践行菩萨道,度化众生,成就佛果。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