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杏坛遇孔子

小普见庄子正进入深沉的悟道之中,遂轻拉怡宝的衣袖,那动作轻柔而又谨慎,仿佛生怕惊扰了这方静谧的求道之境。

随后,他微微侧身,脚步轻缓而无声,悄然带着怡宝告退。

待行至一处幽林深处,此地静谧安宁,唯有枝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似在低语着自然的奥秘。

怡宝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恰似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对小普说道:“师父,庄子爷爷的道家思想玄奥深邃,犹如那无尽的沧海,每一次探寻都令人沉醉其中,难以自拔。然我听闻孔子的儒家思想亦博大精深,仿若巍峨的高山,矗立在思想的巅峰,弟子甚想前去倾听学习,师父可愿携我前往?”

小普微微颔首,嘴角勾起一抹赞许的弧度,笑道:“善,儒道之学各有精妙,恰如春花秋月,皆有其独特之美。能博采众长,于你求道之路,便如在幽暗中点亮一盏盏明灯,大有裨益。”

言罢,小普双手缓缓抬起,十指灵动地舞动着,法诀如行云流水般掐动。

刹那间,一道散发着柔和光芒的时空之门缓缓浮现于眼前。

那光芒似晨雾中的暖阳,朦胧而又充满希望。

师徒二人对视一眼,眼神中皆带着坚定与憧憬,而后毅然踏入其中。

光芒闪烁间,仿若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长河,已来到了春秋时期的鲁国。

此时,孔子正于杏坛讲学。

杏坛四周,古木参天,枝叶繁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

弟子们环坐四周,皆神情专注,目光紧紧追随孔子的身影,那眼神中满是敬仰与求知的渴望。

怡宝与小普悄然靠近,脚步轻盈得如同觅食的小鹿,生怕惊扰了这神圣的讲学氛围。

只闻孔子声如洪钟,那声音在空气中回荡,振聋发聩,正讲述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怡宝侧耳倾听,眉头微微蹙起,心中暗自思索,这与庄子之道似有不同。

道家多言顺应自然,而儒家却更侧重于人事伦常中的践行与体悟,犹如两条不同的溪流,各自奔腾向思想的海洋。

待孔子讲学间隙,小普上前恭敬行礼。

他身姿挺拔,如苍松翠柏,双手抱拳,行礼的动作一丝不苟,尽显敬重之意:“夫子,吾乃小普,此乃吾徒怡宝。吾二人久仰夫子儒家学说,如仰高山,特来聆听教诲,望夫子不吝赐教。”

孔子轻抚长须,那长须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目光温和而又深邃,仿若能洞悉世间万物:“远方来客,既有所求,可坐下共论。”

怡宝鼓起勇气问道,声音清脆却又充满敬畏:“夫子,您强调君子当务本,那这根本之务于日常又当如何确切施行?且在践行之时,若遇亲长之命有违正道,又该如何抉择?”

孔子微笑作答,脸上的笑容如春风拂面,温暖而又亲切:“于家则孝亲敬长,如黄香温席,冬日以身为父母暖被,此乃孝之行动;于友则忠信待人,言出必行,一诺千金;于国则忠君事上,尽心竭力,为社稷之安稳贡献心力。此皆为践行之本。如曾参之孝,其悉心侍奉双亲,每事皆求尽善尽美,无论寒暑,皆不懈怠,晨起则问安,暮归则侍奉左右,饮食必先奉于亲长,此乃孝之典范,亦为君子务本之体现。且君子之行孝悌,非独为一家一户之事,实乃为天下立心,使孝悌之风传扬,人人皆受其感化,如此方能使家齐国治。然若亲长之命有违正道,当以善谏之,以礼劝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亲长明是非,此亦为孝之大义。正所谓‘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小普接着问道,目光中带着疑惑与探究:“夫子,儒家重礼,然礼之繁文缛节,是否会束缚人之天性?”

孔子正色道,表情瞬间变得庄重肃穆,如巍峨高山令人心生敬畏:“礼者,并非仅为外在形式,实乃规范人心、和谐社会之纲纪。虽有礼制条文,然皆出自人性之善与社会之需。如祭祀之礼,意在缅怀先祖、传承孝道,使人不忘根源,祭时,斋戒沐浴,心怀敬畏,献酒献牲,皆有定规,此非繁冗,乃表敬重之诚;朝觐之礼,旨在明确君臣之义、国家之序,使朝堂之上尊卑有序,君尊臣卑,各安其位,政令方能畅行。若能遵循礼制,人方能知所进退,社会方能井然有序。恰似棋局之中,棋子各安其位,方能弈出精彩棋局。且礼亦随时代而损益,非一成不变,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方为用礼之道。吾常言‘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此即礼之传承与变革之理。”

怡宝又道,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夫子,庄子爷爷讲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您却倡导积极入世,二者似乎大相径庭,夫子如何看待?且若一心入世,又恐失却内心宁静,该如何平衡?”

孔子沉思片刻,微微仰头,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似在穿越时空,探寻着儒道思想的根源与脉络:“道家之自然无为有其深意,其追求内心之宁静与自然之和谐,如那深山中的隐士,独守内心的清幽,于乱世之中,或可保全自身,亦能为世人提供一种超脱之境界。然吾儒家以为,人处世间,当肩负责任。天下无道,则需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拨乱反正,如武王伐纣,救百姓于水火,此乃顺天命而行大义;天下有道,则当辅佐君王,造福百姓,如管仲相齐,以其才略使齐国富强,尊王攘夷,使百姓安居乐业,此乃儒者入世之功。虽二者理念不同,然于不同之世情,皆可发挥其独特之价值,亦如阴阳两极,相互对立却又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世间之秩序与和谐。故君子当审时度势,或独善其身以修心,或兼济天下以行道。至于内心宁静之平衡,入世之时,亦怀仁心,以义为则,不被功名利禄所迷惑,虽忙碌而心不乱,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此乃于入世中守内心宁静之道。此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心正无邪,自能于尘世喧嚣中守得一方宁静。”

小普与怡宝皆若有所思,他们静静地聆听着孔子的话语,仿佛时间都为之停滞。

随后,他们与孔子继续探讨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诸多理念。

随着交流的深入,怡宝渐渐领悟到儒家思想在人伦日用、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独特智慧,与道家思想相互映照,犹如夜空中的两轮明月,各自散发着璀璨光芒,却又能相互补充。

道家思想似那宁静的月光,洒在人心的湖泊上,带来内心的澄澈与安宁;儒家思想如那明亮的日光,照亮世间的道路,引导人们在人事伦常中积极前行。

二者共同为这世间的思想天空勾勒出更为绚丽多彩的画卷,为人们在求道、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路上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元的指引与启迪。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