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被直播的崇祯

“现在已经快四更天了,朕就不睡了……”

面对王承恩的第二次相劝,崇祯虽然放下了笔,但却没有丝毫入睡的意思,只是站了起来,信步走到殿外,冲着有些阴冷的空气,狠狠地吸了一大口。

--

“这个季节,这个环境,这里应该是你的北平吧?”

就在这个时候,晋王朱棡小声问了一下朱棣,那个语气中带着一丝谄媚,已经不再是三哥跟四弟再说话了,反而有一种臣子面见储君的感觉。

“是的……”被问的燕王朱棣狠狠地点了点头,他本想说“看上去真可能是我的子孙”,但最终还是没敢说出来。

--

“对了,朕曾经说过,要给秦将军再写一首诗,差点就忘了,王大伴给朕准备笔墨……”

崇祯刚刚站在殿外,看着头顶的天空,似乎感觉有人在盯着自己,但却毫无痕迹。

最终他再一次回到了殿内,拿起了王承恩准备的纸笔。

只是这一次他拿起了笔,苦思良久,却一个字也没写出来。

最终,他只能将笔一扔,长叹一声:

“朕记得崇祯四年,秦将军带兵来京勤王,朕几乎毫不思索,就写了四首诗……”

“.....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这诗居然是当年随口就写了出来的……”

“可现在,朕连一句再也写不出来了。可惜啊,如果大哥还活着,那我真就可以到藩地做一个快乐的王爷,然后每天跟几个文人墨客……”

--

“原来这位后辈子孙崇祯也是死了兄长啊?”朱标不由得有点同情起了那位死了的崇祯兄长,“就是不知道他继位了没有?”

---

“天启爷知道陛下如此勤奋,一定会瞑目的!”看到皇帝不仅没有开心,反而伤心了起来,王承恩连忙劝说着这位他从小看到大的君王主子。

“朕还记得十二年前,朕才十七岁,就突然间被魏公公给带到了宫里……”

“当时皇兄躺在床上,已经就快不行了。魏公公将朕拉到皇兄床前,皇兄只说了一句话:‘吾弟当为尧舜’,这句话激励了朕十二年啊!”

“陛下.......”王承恩本想接着说一句,却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说起,只能站在那里默默等着崇祯皇帝从回忆中清醒过来。

“你说朕当年杀死魏公公是对是错.......”突然间,崇祯似乎在问身边的王承恩,又似乎在问自己。

“....朕没有错,朕怎么会错。虽然在太子宫的时候,都是魏公公、客夫人在照顾皇兄还有我,但是他们做得太过分了……”

“一个太监竟然到了被人称为九千九百九十九岁的地步,朕不杀他们两个,以后朕就只能是他们的傀儡了……”

崇祯的语气突然变得肯定了起来。

--

此时,洪武十四年天空下朱皇帝马皇后一家,虽然听得清天幕传下来的每一个字,但却完全不明白,这里面的意思——

“魏公公?那应该是一个太监……”

“九千九百九十九岁,这离一万岁就差一岁了,这岂不是权倾朝野吗?历朝历代哪一个权臣能到这一步。还是一个太监?咱定的祖制,看来还是被后人给改了……”

朱元璋怒气冲冲地说出了这句话,拳头都攥紧了。

如果不是因为现在老四有天幕在后面撑腰,他真就想狠狠地揍他一顿。

--

“奴才万万不敢学魏孽所为!”另一时空,王承恩此时已经吓得脸都发白了,连忙跪在地上,浑身吓得发抖。

“朕多么希望身边也有一个魏公公那样的人啊?你没看这些朝臣们,越来越不将朕的话放在眼里了!”

突然间,天幕中显示出了崇祯咬牙切齿的狰狞样子——

“是这些朝臣当年劝朕杀了魏公公,说他是祸国奸臣。朕看他们才是……”

“要是魏公公是祸国奸臣,当年他们每一个人可都是天天写诗拍魏公公的马屁,甚至给魏公公建生祠……”

“什么九千九百九十九岁?魏公公斗大的字都识不得一筐,还不是遭了这些文臣们的道儿……”

“如果魏忠贤真是奸臣,他能让朕接了兄长当皇帝?”

“能一听到朕的诏书,就立刻去凤阳守皇陵?”

“能一接到朕的诏书就在客栈里上吊自杀……”

“朕杀了魏公公,又废了东西两厂。从那时候起,朝臣们就越来越失控了.......”

“朕,朕,朕真是熔九州之铁.......”

就在这个时候,崇祯突然清醒了过来,终于又恢复了正常状态。

“今天之话,不许透露出去。起居注封存……”

似乎发泄完了情绪,崇祯也好受了一些。

只是殿内的人们已经吓出了不止一身冷汗……

--

此时洪武十四年的朱元璋也懵了:“这个崇祯口中的魏忠贤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啊?”

只是对于这个问题,似乎就连那个崇祯都说不准了,更何况根本就不知道真相的朱元璋呢。

--

就在这个时候,天幕解说又开始了……

【崇祯皇帝为泰昌皇帝第五子,但泰昌皇帝诸子中只有长子与五子存活到了成年】

【泰昌皇帝于万历皇帝驾崩后继位,在位仅三十天就去世。其长子继位,年号为天启,在位七年后,病逝。因为无子传皇位给当时的信王,也就是崇祯皇帝……】

随着天幕这一顿解说,此时就坐在太子朱标身边的朱棣脑门子里的汗都要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了。

这天幕只要一顺嘴,说出崇祯名叫朱由检,天启名叫朱由校,那一切就真成了悲剧了。

--

天幕解说继续……

【秦良玉,为明末着名女将军,崇祯二年,女真首领皇太极率精兵十万人突袭京城,史称己巳之变。崇祯皇帝下令天下入京勤王……】

【当时已经快五十岁的女将军秦良玉,从四川石柱率精兵不远数千里驰援京城。虽然到京之后女真之兵已退,但她仍然率兵继续夺回多处失陷的城池】

【崇祯在皇宫之中听说了秦良玉的事迹,当即写下了四首御制诗。但其实崇祯在写诗之前,根本就没有见过秦良玉……】

【然而,这首诗在历代帝王诗词中也堪称精品,一直流传于后世。只是此后崇祯一心操劳国事,再没有写过其他诗词......】

【......只在国破之际,留下了“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无伤百姓一人”的遗书......】

【......崇祯皇帝的殉国以及遗书为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留下了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完美结局】

【崇祯皇帝也被世人称为最悲壮的帝王。他虽然最终成了亡国之君,但却令后世君王、史学家甚至普通百姓称赞有加,公认崇祯有明君之志,可惜无明君之运……】

“老天爷,你倒是给咱老朱讲一讲,崇祯这个孩子到底是碰到了什么情况?才做成了亡国之君?”听着天幕中传来的赞美之词,就连老朱也要经受不住了。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