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昌建是谁?”
此话一出,天幕之下的人除了云南大营里的傅友德、沐英之外,全都是一蒙。
谁也没想到,在天幕之上,蓝玉问的居然是这么一个问题。
因为人们根本就没有听到过这个名字?
“难道是蓝玉的亲生父亲或者祖先?”
老朱不由得一楞,毕竟这个蓝玉与其他将领不同,他的姐夫是常遇春,他的姐姐是常太子妃。
此时此刻,人们已经忘记了那个有关大明战神的选项中,曾经出现了一个叫蓝昌建的选项。
当然这道题最后的选项是李景隆,所以根本就没有人再意,那个根本没听到过名字的蓝昌建了,甚至连当时还在嘴边嘀咕了一阵子的李善长都忘记了这个人。
这其中甚至也包括朱棣,虽然他在现代网站看过几百本有关大明的网文,但似乎没有那一本书提到过蓝昌建这个名字。
【蓝昌建是你的儿子,你被处死后,你的一个小妾怀有身孕......】
【生下了你的儿子后,在黔宁王沐晟的保护下,一直在云南长大....几十年后,你的案子风声过去.....】
【沐晟让你的儿子恢复了蓝姓,并让他回家为你立了衣冠冢。子孙后代一直繁衍到几百年后.....】
“原来如此?”天幕之下的人们这才恍然大悟。
“没想到,我家这个老二如此有胆量,居然什么人都敢......”
天幕之下,刚才还跟蓝玉一同策划,如何快速出击,消灭蒙元梁王的沐英,听着天上传来的声音,不由心头得一振。
“如果说自己儿子这是在作死的话,那么自家老二可是要封黔宁王的人.....如果说他有义气的话,那真不知道义父他老人家听到这小子如此胆大包天,会怎么想?”
---
“沐晟这个小家伙挺有意思 的。等过两天将他接到咱宫中,让咱看一看......”
老朱不由得也对沐晟产生的兴趣——
“毕竟以臣子封王,那怕是死后封的,那也得是徐达、常遇春这样级别的人物才行?”
“咱真想知道这个沐晟如此胆大包天,将来恐怕又是一个常遇春,咱就喜欢这样的孩子.....”
“都说七岁看老,现在的沐晟已经十几岁了,应该可以看出未来如何?如果真有这个能力,咱不妨先拔苗助长一回。”
朱元璋到是不担心沐晟会成为自己子孙的威胁,毕竟沐英这个义子他一直都很放心,甚至比对自己的“其他儿子”都放心。
---
就当天幕之下的人们以为作为第四个提问者蓝玉已经问完了,马上就会另换成下一个的时候,蓝玉并没有如大家所期待的那样,消失在天空中。
反而是天幕又给了他一个机会......
【鉴于你的盖世功劳,以及悲惨命运。本天尊给你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放弃还没有打的云南、辽东哈纳出以及捕鱼儿海三大战役的功绩,回到定远老家当你的永昌侯,从此再不动刀兵,你可以一世富贵,子孙后代与国同休.......你愿意否?】
---
随着天幕上的话语,天幕下的太和殿前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
老朱又一次攥紧了拳头,他生怕蓝玉选择了放弃——
“蓝玉这三仗,不同于其他胜仗,除了蓝玉,恐怕咱大明现在真没有人能够复制出来了?”
“哎,如果蓝玉放弃这三仗,世人恐怕也无法责备他,毕竟咱后来做得太绝了,剥皮实草,斩杀一万八千人.......”
现在的老朱跟丧子之后的老朱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内心仍然不是那么好杀,此时他虽然理解失去太子后的选择,但仍然于心不忍。
---
“我.......”天幕之上蓝玉的犹豫了,就连天幕下的最普通农夫都能清楚应该如何选择,就别说他自己了。
“义父,你还是放弃吧。我跟您老人家回定远老家去种地,咱们连永昌侯都别要了......”
云南大营中,蓝玉的一个义子突然伏在地下放声大哭.....
自从知道自己义父的结局,这个义子就知道自己恐怕是那一万八千人中的一个,而且是名单靠前的一个。
甚至于,他都考虑哪 一仗直接战死算了,总好过......
“只是,就算自己战死了,朱皇帝等将来收拾义父蓝玉的时候,就会放过自己的儿子吗?”
“毕竟那一万八千人,不可能将普通的士兵算上,只能是咱们这些蓝玉的孽子贤孙们......”
作为义子,他真的希望义父就此放弃,那怕回家作一个良民也好,毕竟他们的老家在淮北,离云南、离辽东、离捕鱼儿海远在万里之外,蒙元人再凶残又与他们何干?
---
“恐怕永昌侯现在就算选择放弃,这天下人都不会说他什么?反而.....如果他不放弃,才要遭致骂名?”
已经决定回到老家,跟学生施耐庵继续完善《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两本注定要名传后世的经典的罗贯中.....
此时不由得也是连声叹息.....
“只是如此一来,恐怕云南、塞外的蒙元将很难一时清除了?”
作为《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深知历史上的大事,很多时候是由偶然来决定的,一场胜仗就可能改变整个历史,换一个将军就可能完全不一样。
---
“我选择继续打完这三场大捷,为天下之民消灭这蒙元,不使胡人再一次南下.....”
天幕之上的蓝玉终于缓缓将压在自己心底的话,一字一字地吐了出来....
“如果捕鱼儿海之战后,我仍然还活着。我当以燕王为榜样.....”
蓝玉本来想继续说出“我当以燕王为榜样,骑在马上,远眺京城,慨然而死....”这样牛逼的话来.....
然而最后这句话他还没有说出口,就已经消失在了天幕之上。
----
此时天幕下的人们是一阵阵的欢呼,纷纷高呼:
“燕王是忠臣!蓝将军也是忠臣!”
甚至这些人里面还包括了南京紫禁城太和殿外的绝大多数公侯、文臣们......
而听到天幕中那蓝玉只说到了“当以燕王为榜样”的话后.....
天幕下的朱棣不由得一哆嗉,虽然他明知道蓝玉要当的燕王是哪一个,绝不是后世所知道的永乐大帝,而是那个被人误以为封狼居婿、马革裹尸,但又受到天子猜忌的“忠臣”朱棣。
但一想到将来天幕终有一天会将真相揭开,那个时候,这个蓝玉会不会有一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的感想呢?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