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打湿织造局的朱漆门匾时,沈知意正用银剪挑开《寒山寺雪景图》的绣图针线。
\"针孔排列暗合九章算术。\"
陆云袖将绣品平铺在青石案上,孔雀金线在雨中泛着诡异青芒,\"第三列第七针的硫银砂含量异常。\"
沈知意忽然将绣绷浸入雨水。
丝帛遇水收缩,背面浮出密密麻麻的算学符号。
正是工部都水司核算堤坝用料的密文。
戌时的梆子声穿过雨幕,新任都水司郎中的轿辇停在仪门外。
\"严大人来得巧。\"
陆云袖的绣春刀横在轿帘前,\"可要为下官解解这双面绣中的河工方程?\"
轿中伸出的手苍白如纸,指尖捏着枚翡翠扳指:\"沈姑娘可知嘉靖二十一年,景王府丹房为何要收四十九名绣娘?\"
沈知意瞳孔骤缩。
那扳指内侧的鎏金纹,正与父亲殉职前夜绘制的堤坝缺口图分毫不差!
\"因为真正的双面绣秘法,需以活人经络为绣架。\"
严郎中掀帘刹那,左腕水纹印在灯笼下泛着磷光。
\"就像令尊将陶工骨灰混入糯米灰浆,以肉身镇堤——\"
话音未落,沈知意的陶刀已刺破他官袍。
裂帛声里,三十七道旧伤疤如蜈蚣盘踞胸膛,最深那道暗合《大明海疆图》上的丙三堤位。
陆云袖的刀鞘重重击向石案。
案底暗格弹出一卷泛黄账簿,朱砂批注的\"丙三\"字样旁,粘着片带药渍的翡翠碎屑。
\"去年端阳节,工部从琉球购入四百九十斤硫银砂。\"
沈知意将碎屑按在账簿油渍处,翡翠纹理竟与账目笔迹重叠,\"严大人却将这些火药记作染坊靛蓝。\"
惊雷炸响的刹那,严郎中突然扯开衣襟。
溃烂的皮肉间镶嵌着十二枚银剪,刀柄处靛蓝丝线正与绣娘血书同源。
\"沈姑娘以为,当年四十九陶工真是死于堤坝坍塌?\"
他咳出血沫,指甲深深抠入胸膛伤口,\"他们是被令尊......\"
破空声截断话语。
三支弩箭穿透雨帘,将严郎中钉在织造局影壁。
沈知意扑向箭矢来处时,只瞥见戴赤红官靴的身影翻过西墙。
陆云袖挑开尸体手中紧攥的翡翠扳指,夹层暗格里飘出半片焦糊的丝绢——竟是沈父笔迹的绝命书:
\"丙三堤下有倭寇暗渠,以陶工骨灰为记。若见此信,速毁翡翠......\"
子时的更鼓在雨中发闷,沈知意立在阊门码头,看漕工将四百九十块骨灰砖沉入运河。
陆云袖突然按住她执剪的手:\"翡翠暗格中有硫银砂结晶。\"
两人就着灯笼细看,砖缝里的晶砂竟在雨水中拼出半幅海防图。
图中寒山寺钟楼的位置,标着朱砂画的八幡船。
\"严郎中不是终点。\"
沈知意将染血的绷架投入河水,\"工部账簿第七页的墨迹,用的是司礼监特供松烟墨。\"
第一缕晨光刺破雨云时,码头忽然传来骚动。
十二名绣娘浮尸闸口,腕间金剪系着的靛蓝铁线,正通向新任织造太监的官船。
沈知意握紧父亲遗留的陶刀,刃口映出运河上蒸腾的雾气。
四百九十块骨灰砖在水底发出幽光,像无数未瞑目的眼睛。
细雨在织造局的青砖地上积成蜿蜒血溪,沈知意的鹿皮靴碾过泛着硫磺味的积水。
丙三号库房的铁锁\"咔嗒\"坠地时,霉味裹着龙涎香扑面而来——竟与寒山寺密道中的腐气如出一辙。
\"松烟墨的味道。\"
陆云袖以刀尖挑起半卷残破的《永乐海防志》,书页边缘的鎏金纹正与翡翠扳指暗合,\"司礼监上月才将这批档案列为**。\"
沈知意的手指突然停在某页舆图上。
泛黄的宣纸间夹着片薄如蝉翼的翡翠,对着窗外电光可辨背面阴刻的暗渠走向:\"这是倭寇四十年前挖掘的运河支流,正对着丙三堤缺口。\"
惊雷炸响的刹那,库房梁上坠下个鎏金铜匣。
十二枚金剪破空而至,陆云袖旋身挥刀格挡,刀刃与金剪相撞迸出靛蓝火星。
\"小心毒烟!\"
沈知意扯过织锦帐幔浸入雨水,掩住口鼻的瞬间,铜匣中腾起的紫雾已将青砖蚀出蜂窝状孔洞。
雾气弥漫处,赤红官靴踏着琉璃瓦当声渐近。
\"沈姑娘不妨看看脚下。\"
沙哑嗓音自梁上传来。戴赤色面具的刺客抛下卷轴,展开的《漕运堪舆图》上,四百九十块骨灰砖的沉没处正连成北斗七星阵,勺柄直指寒山寺钟楼。
陆云袖的刀鞘击碎窗棂,暴雨裹着碎木灌入。
刺客后撤时官袍翻卷,露出腰间翡翠带銙——二十年前御赐双面绣圣手的纹样!
\"崔嬷嬷的徒弟?\"
沈知意甩出陶刀截断退路,\"严郎中胸膛的伤疤,用的是崔嬷嬷的金剪技法吧?\"
刺客低笑震落面具,溃烂的右脸爬满靛蓝血管:\"沈姑娘可知令尊的骨灰也混在丙三堤中?当年他亲手将四十九陶工......\"
话音戛然而止。
陆云袖的绣春刀穿透他左肩,将人钉在《壬寅宫变实录》的书架上。
泛黄纸页纷飞如蝶,某页血手印正盖在\"景王私刑\"字样上。
\"这刀柄火纹是工部特批。\"
陆云袖翻转刀身,暗红纹路在电光中现出都水司印鉴,\"严郎中死前用血抹去的,可是这个印记?\"
沈知意忽觉掌心刺痛。
日间被硫银砂割破的伤口渗出靛蓝液体,在雨水中蜿蜒成倭寇密文。
她猛然撕开严郎中遗留的账簿,浸血的纸页显出全新墨迹——正是父亲笔迹的《丙三堤工事录》!
\"......嘉靖七年六月初三,倭寇暗渠现于堤下。以四十九陶工骨灰合糯米浆浇灌,另分其半制砖藏密。若水道生变,硫银砂遇水则显海防缺漏......\"
子时的更鼓混着雨声传来,沈知意突然抓起案上镇纸砸向《枫桥夜泊》诗碑拓片。
青石粉末簌簌落下,碑文\"夜半钟声\"的\"钟\"字内嵌着微型八幡船纹。
陆云袖的瞳孔骤然收缩:\"这是工部都水司去年新铸的钟楼构件纹样。\"
暴雨如注的寒山寺后山,两人立在重新开启的密道口。
水牢中铁栅栏已毁,四百九十块骨灰砖在暗流冲刷下排列成阵,每块砖缝的硫银砂都在雨中泛起磷光。
\"看水纹!\"
陆云袖突然指向旋涡中心。
骨灰砖排列的间隙里,靛蓝晶砂正随水流勾勒出完整的《大明海疆图》,福州船坞的位置赫然标着朱砂画的锚链纹。
沈知意浸湿的衣袖突然渗出青紫痕迹。
她恍然惊觉日间沾染的硫银砂已渗入肌理,眼前浮现父亲殉职那日的雨幕——原来陶刀柄中始终藏着半块骨灰砖。
\"沈姑娘!\"
陆云袖的惊呼声中,暗河突然掀起巨浪。
新任织造太监的官船撞破堤岸,船头立着戴翡翠抹额的美妇人,手中金剪系着十二根靛蓝铁线。
\"双面绣的经是生者血,纬是亡者魂。\"
林掌柜的笑声混着浪涛声,\"令尊没教过你吗?他当年用四十九陶工当活人绣绷时......\"
沈知意的陶刀劈开浪花,刀锋割裂官船锦帆的刹那,硫银砂混着雄黄粉在空中爆燃。
紫色火焰映亮船舱深处——百余口描金陶瓮正在渗漏琉球火药!
\"原来丙三堤下埋的是火药库!\"陆云袖挥刀斩断引信,\"工部假借修堤之名......\"
官船突然倾覆。
四百九十块骨灰砖从河底浮起,在漩涡中拼成父亲的面容。
沈知意伸手触碰的瞬间,砖体轰然碎裂,露出内藏的翡翠卷轴——嘉靖二十一年景王府炼丹录全本!
暴雨冲刷着卷轴朱批:\"七月初七子时,取四十九名炼药婢女精血,需以工部水纹印者为引。\"
残破的批注旁,赫然是父亲年轻时的画押。
陆云袖的刀尖挑开沈知意浸毒的衣袖:\"翡翠扳指里藏的是解毒丹?\"
沈知意咬碎玉戒,苦味弥漫舌尖时,视线突然清晰。
倾覆的官船底舱内,十二具绣娘尸身随波起伏,腕间水纹印正与陶工骨灰砖的裂痕吻合。
\"原来都是祭品......\"
她抓起漂浮的绷架,金针带着靛蓝丝线刺入林掌柜的百会穴。
美妇人癫狂的笑声中,四百九十块骨灰砖突然尽数爆裂,翡翠卷轴在硫磺火焰里显出新字:
\"倭寇暗渠入口即工部都水司正堂。\"
卯时的晨钟响彻苏州城时,沈知意立在已成废墟的都水司衙门前。
烧焦的梁柱间斜插着半块骨灰砖,琉球火药的残渣在砖缝间泛着冷光。
陆云袖用染血的官袍裹住《丙辰年海防补录》,其中被朱笔抹去的段落正逐渐显现:\"......景王余党借双面绣传递汛期情报,每幅绣品背面皆用硫银砂绘倭寇航线......\"
戴赤红官靴的尸首突然抽搐。
沈知意剖开其胸腔时,溃烂的心脏上赫然刺着双面绣纹样——正面是八幡船,背面是寒山寺密道图。
\"这才是真正的活人绣绷。\"
她将染毒的银针刺入绣纹,\"二十年前崔嬷嬷被逐出宫,怕是发现了这个秘密......\"
急促的马蹄声自街角传来。
八百里加急文书在雨中展开,辽东急报称发现十二艘伪装成漕船的八幡战舰,船头皆悬着双面绣制的《寒山寺雪景图》。
沈知意握紧父亲遗留的陶刀,刃口映出运河上升腾的朝霞。
四百九十块骨灰砖的粉末随风飘散,在姑苏城的黛瓦白墙间落下星星点点的靛蓝。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