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百家争鸣诗文会2

诗文会上众人议论纷纷,大家都不信武家荣能写出好诗。

主持人出来说:“大家安静,为了让武家荣自证清白,让大学士谢轩谢大人现场出个题目,让武家荣现场作诗。”大家一听,安静下来。

大学士谢文说:“请以酒为题,写一首诗。”

大家心想:“这下难住小屁孩了,别说写诗,就是喝酒,他可能就没有喝过。”

武家荣想了想,拿起桌子上的一杯茶一饮而尽,举着杯子,从容不迫地把李白的《将进酒》吟咏而出: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干金散尽还复来。

武家荣念完诗,只听见大学士谢轩说:“好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绝句啊,这诗写得好啊”。大家又纷纷附和,称赞声不绝于耳。

武家荣心想:“能不好吗?这是华夏历史长河有名的饮酒名作好吗。”

夏世子说:“不行,这也许又是抄的,再出一题。”

武正荣瞪大了眼睛,惊得合不拢嘴,心想:“武家荣这个废物,他能写出如此好诗?一定是他抄的。”

内阁学士沈修说:“那就以边关军旅生活写一首诗。”

武家荣一看,这沈修是是个二十开外高大俊朗的青年男子,说话声音很有磁性,风度翩翩,气质温文儒雅,武家荣就是个颜控,看得呆了,低语:“好帅的男神!看起来像现代的大明星。”

大家一听沈修的题材,觉得这下一定能让武家荣原形毕露,一般人没有去过边关,又不可能想到会出这样的题目,不容易抄袭,这样才能考出一个人真正的能力。

有人一指:“你看那小子呆呆的,不说话,可不就是被考住了?”

武寻归一看武家荣不语,呆呆盯着内阁学士沈修看,还自言自语不知道说着什么?心里不太高兴:“难道他喜欢沈修?”于是拉了一下武家荣的衣摆:“作诗啊,发什么呆?”

武家荣回过神,打起精神,心想:“美色误人啊!反映边关军旅生活的诗,那不就是边塞诗吗?”武家荣知道的边塞诗有好几首,她选了唐朝王翰写的一首《凉州词》,谦虚地开口说:“学生年纪小,又不常出远门,所以见识浅薄,常常听人讲战争的残酷,军人的悲壮,内心很是佩服那些战地英雄,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恨不得自己有一天也能上战场,把那些侵犯我国的敌人打得屁滚尿流,再不敢来犯我南翔国土。”

大家听完,来了一片热烈的掌声:“说的好,少年有志气。”

夏世子说:“说得好听,这里不是让你表忠心的场所,是让你作诗,你到底会不会作边关军旅生活的诗?”

武家荣前面已经做好了铺垫,这会说起来就从容多了:“学生这里献丑了,

这首《凉州词》供大家评判,希望大家不要见笑”,于是吟道: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内阁学士沈修一听:“好诗,好个‘古来战几人回’?在这句诗里充分表明了战争的残酷性,这首诗还把边塞生活的独特风情和战士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啊”。

大家纷纷附和:“好诗啊,今天能听到几首这样的好诗,就算不能得到名次,也不枉此行啊。”

夏世子也是暗暗佩服,能做出此等好诗,真的是个人才,但是,他就是不能把这么好的诗和武家荣联系在一起,他能做得出这样的诗作吗?于是说:“这个也许他正好看到了这首诗拿来用了,要证明他的才能,不能光靠这两三首诗,还得再来几首,出个许多人都写过的题材,看他如何应对,如果是抄袭,立马就能知道。”

民间知名诗人吴建文说:“就以雪为题,写一首诗吧。”

武家荣一看,这吴建文三十而立之年,身长八尺,着一领青色长衫,面容清朗,剑眉星目,也是一枚帅哥!“这南翔国盛产帅哥啊。”武家荣叹息。

大家都低声议论:“现在才是秋季,一般人还没有想到冬季,更不可能想到冬天的雪,应该还没有写成的诗作用来作弊,以雪命题肯定能难倒武家荣。”

武家荣听着众人的窃窃私语,偷笑一声:“华夏上下五千年,名人诗句不下万千,就拿唐诗宋词三百首,妥妥地随便选一首,都是经典,写什么的都有,别说写雪了。”

武家荣想了一秒,就把自己现代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材的一首杜甫诗作《绝句》吟了出来: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大家一听,又是一首好诗,这首诗简单明了,字字珠玑,可不又是一首经典?

吴建文说:“武家荣,你的这首诗写得画面感极强,大气磅礴,请问,这个东吴是哪里?”

武家荣心想:“东吴,当然是华夏的一个古代地名了,但是不能这么说啊。”

于是武家荣杜撰说:“这个东吴,我是从一本书中看到的外域地名,这个地方盛产船只,水上交通发达,故而作诗时就用上了。”

吴建文点了点头:“还有这样的地方?这可比我们南翔国强大多了,想不到你年纪轻轻,就学识如此渊博,见多识广,后生可畏啊!还有你的爱国情怀,好好学习,将来必定能成为国之栋梁。”

陆山长一听,也是觉得武家荣非常不错,于是问:“武家荣,请问你现在在哪里就读,师承哪位大师?”

武家荣恭敬地说:“陆山长,不才前几天参加了青山书院的录取考试,考试的结果还未可知,正在等待去青山书院的学习机会,近来在下师承欧阳离老先生。”

陆院长一听,可高兴了:“想必以你的才能,考上青山书院不在话下,老夫就等候你的到来,你的师傅欧阳离,就是那个博学多才,有国师之才的欧阳老先生?难怪你如此优秀,继续努力,南翔国就需要你这样有理想,有才能的学子。”

武家荣谦卑地说:“谢谢陆山长的赏识,我师父还一直推崇在座的各位评委的学识智慧,说我应该多向前辈们学习,学生哪怕学得前辈们的一星半点,也能有长足的进步。”

评委们一听,心想:“这小子有点眼力劲,嘴甜。”

场下众学子一听,流露出羡慕嫉妒恨的神情:“武家荣这是扬名了?”

武正荣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没有想到自己推荐武家荣作诗,本来是想让他出丑,没有想到他真的扬名了。

接下来,其他一些有自信的学子写出的关于秋天,雪的诗,念完后,很一般,还有一些被武家荣的诗打击得不敢拿出来丢人现眼的学子,默默压下诗稿,沉默不出声,其中就有武正荣,听了武家荣的诗,自己做的诗和武家荣做的诗比较,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真的是云泥之别,他不想自取其辱,缩头做了乌龟。

夏世子的心情百转千回,本来还想找人私下取消掉武家荣青山书院的考试结果,让他不能进青山书院,现在一听,不行了,这人成了陆山长关注的对象,如果考不上,说不定都破格录取了,哪里能让人插手暗害?于是咬了咬牙,暗自想:“这人既然这么了得,要么除去,要么拉拢,到时候见机行事。”夏世子想好后,不再出面挑衅。

等大家平静下来,主持人上台说:“大家作诗就到这里,下面有一副对联,乃千古名对,古往今来,无人能对得上,下面的学子们来对一下试试。”

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干古,江流千古。

下联:?

武家荣一看,这不就是那望江楼绝对吗?脑中立马想起这个绝对来:

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干古,江流千古。

下联: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武家荣举手:“我对出来了。”于是大声说:“下联: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大家一听:“妙啊,原来这样对啊。”

谢文说:“武学子这对子对得得如此工整,是个可造之材啊。”

武家荣赶紧说:“谢大人过奖了,学生只是侥幸罢了,学习一途,我才刚刚起步,要学习的地方很多,希望大人以后不吝赐教,在下不胜感激。”

谢文说:“好说,以后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武家荣说:“谨遵教诲。”

主持上台说:“今年的诗文大会就到这里结束,获得魁首的人是武家荣,奖励一方砚台,获得第二名人是裴文渊,奖励一支狼毫,获得第三名的人是谢轩,奖励一块墨宝。奖品虽然寒酸,贵在以文会友,弘扬国之文化氛围。”

大家觉得公平公正,武家荣的这个魁首当之无愧。

谢轩说:“武弟真是大才子啊,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让我自愧不如。”

武家荣:“过奖了,谢兄,你也很厉害。”

夏世子凑过来:“武弟啊,我小看了你,你让我大吃一惊,人不可貌相啊?为兄有得罪之处,还请原谅。”

武家荣:“我们打赌的事,你想反悔?”

夏世子连忙说:“哪里?我都给你道过歉了,你就原谅我吧,以后你就是我兄弟了。”

武家荣无语,腹诽:“这什么人啊?眼皮怎么这么厚呢?”想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就说:“罢了,就原谅你了。”

接着,裴文渊等人过来和武家荣打招呼:“学弟年少有为,认识你,真是平生一大幸运。”

武家荣说:“认识各位大才子,才是小弟我的一大荣幸。”

大家寒暄过后,各自回家。

而武正荣灰溜溜提前出场,直奔客栈而去,他是怎么也没有想到,武家荣竟然如此厉害,比自己都优秀,怎么可以?他她愤愤不平。

武家荣和武寻归下得文萃楼,找到武荣驾的马车回家,原以为诗文会要闯龙潭虎穴,却是这么就结束了,就连闪电都没有用武之地,这次诗文会还认识了不少人,大获全胜啊。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