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搅动风云五

不然现在能有一半的库存就算不错的了。

双方差距这么大吗?

曹操继续说道:“说到这些,我今天说的话不怕传出去打击士气。

就敞开了告诉你们。

我仔细研究过。

杨升自从接管冀州等地以后,除了免费赋税以外。

先是开展了一个郡郡通、县县通、乡乡通、村村通和各城池的翻新扩建,这两项大工程。

幽州几地加起来差不多五百多城,前后参与的人就超过了两百万人。

光城池的翻新扩建时间就长达七八个月。

村村通直到今年上半年才完成。

之后。

杨升又发动了近百万人,修了所谓的铁路和运河这两大工程。

铁路修了一年多时间,先后投入了八十多万人。

运河也投入了二十万人,现在还没结束。

这里面消耗了多少钱粮?”

荀彧更沉默了。

他不敢在算下去了。

郭嘉则抬头看向了曹操。

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主公!这些...?”

曹操抬手打断了他,说道:“我可以告诉你们。

这里面粮草就这三百万人就吃掉了超过两千万石。

你们知道吗?

凡是参与工程的人每天除了早晚两餐管饱以外,还有工钱可以拿!

也就是说这两百万人除了消耗掉两千多万石粮草之后,杨升还花费了至少几十万金!

至于其他的我也算不出来。

还有你们计算过没有。

杨升在并州推行全民教育十几年,又在冀州等地推行了四年多时间。

你们知道他现在有多少读书人吗?

我可以告诉你们,已经超过了四百万人!

而且每年都在以五十多万的人数在逐年增加。

这些又要花费多少?”

对于他的问题,下面依旧是沉默。

“这些都是报纸上可以看得到的。

或者说是杨升想让我们知道的!

杨升不仅在晋阳有一个超过十万工匠的工匠坊。

他在洛阳、襄平、南阳、邺城、蓟县,都建立起了人数超过五万工匠和数万辅工的工匠坊。”

呼!

过了一会,几人不知道是谁呼了口气。

其他几人才从曹操的话中反应过来。

荀彧拱手道:“主公!杨升居然有如此实力?”

曹操点头,说道:“不止如此啊!

我之前就和志才讨论过这个问题。

你们知道吗?

杨升为什么能养得起这么多人马?

还有余力发展地方,减免赋税。

一方面是他杨家的积蓄和他杨升之前在并州大治留下了底子。

另一方面就是工匠坊。

你们没发现吗?

从河北贩卖而来的瓷器、纸张、美酒、白糖、暖壶、卫生纸、茶叶。

这些东西已经充斥在我们周围了吗?

这些东西是谁在购买?

是我们,是我们治下的所有人!

也就是说,是我们在出钱给杨升供养大军和发展河北!

你们知道吗?

杨升在洛阳发动了三十多万人,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把洛阳城扩大了好几倍。

有多大,估计你们都不敢想象。

长宽二十多里,城墙高十多丈。

里面可以居住超过一百万人!”

这?

其他几人彻底沉默了。

而郭嘉整个人都陷入了自我怀疑。

同为四世三公,他知道袁绍的势力。

通过袁绍来看,杨升也就比袁绍稍强大一些而已。

只是没想到居然强了这么多?

之前他还胸有成竹,准备在合适的时机给曹操献策。

让杨升和袁绍先打起来,他们在趁机寻找机会占了豫州或者冀州。

然后清除掉公孙瓒和刘备等人在中原崛起。

所以他一直流连在烟花之地,等着一个一展才能的机会。

现在看来完全就是个笑话。

可是杨升如此强大,他们还有机会吗?

荀彧刚想开口,让曹操下令禁止有人购买和贩卖这些东西。

曹操抬手制止了他,说道:“我知道文若要说什么。

我可以回答你,还是做不到!

谁都做不到!”

哎!

荀彧也叹了口气。

特别是现在河北发现的纸币已经在他们治下流通了一年多。

而且已经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之前他们就讨论过断绝和河北的商道。

现在看来是更不可能了。

如果此时杨升狠下心来,把这套纸币作废。

他们治下的经济瞬间就会崩盘。

咦?

郭嘉咦了一声。

反问道:“主公!这里面有个问题!”

哦?

众人看向了郭嘉。

只听郭嘉说道。

“冀州、幽州三地一年才三百多万石的税收!

而杨升就算在并州大治,就是他收回了云中四郡。

可并州就那么大。

他在并州一地十几年的税收也不可能超过这三地三年时间。

他通过工匠坊积累大量钱财,这点我可以理解。

可粮草总不可能凭空出来数千万石吧?”

曹操轻笑道:“这点奉孝不提我都忘记了!

根据情报来看,杨升很早就在并州开展农业研究。

郭全郭泊纯你们知道吧?

郭全之前是灵帝时期的大司农,后来得罪宦官至仕回到了雁门。

在杨升的各种支持下,经过几年的研究,郭全研究出几种高产作物。

这几种作物基本不挑土地,而且可以亩产数千斤甚至上万斤!

而杨升一种就是十几年时间。

此外他又改良了水稻、小麦、栗米这些作物的种子。

让它们产量更高、更好种植、更耐寒、耐旱。

还有一些不知道从哪里引的一些新式的蔬菜和水果。

据说是从西域和北方草原上找来然后通过培育出来的。

另外就是他统一的改进了种植之法。

我估计,之前郭全在任职大司农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些作物。

只是当时没有得到重视罢了。

所以在他至仕之后得到杨升的大力支持,这才有了今天的杨升。”

这?

这么夸张吗?

亩产数千斤甚至上万斤?

特别是荀彧,整个人都晃了一下。

大汉居然因为几个阉宦,错过这个再兴的机会。

随后他又补充道:“而且你们还不知道。

杨升在两年前发明了一种机械,到现在已经快完全摆脱了耕牛!

这台机器一个时辰可以耕地超过五十亩,深度达到一尺多。

河北从去年就开始试验,到今年在河北彻底的春耕就实现了机械化。

几万台机械一起操作。

才十几天就耕地完了河北所有的土地。”

曹操看向荀彧说道:“文若!你觉得之前让你改进的种植之法怎么样?”

三国之杨家天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