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之前在大家的印象当中完全就是下等的存在。
但杨升能发展到如今这种碾压其他诸侯的实力,工匠在其中可是有着不小的功劳。
他们日常生活中用的纸张、钢笔、玻璃,这些可都是工匠们努力的成果。
杨升随后说道:“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的提议!
这项律法修定完毕以后,我会召开百姓代表大会。
让各县的百姓们不限男女自己提名,在让百姓自己投票推举出两个人前来洛阳参会。
到时候我会亲自主持,同时邀请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来探讨里面的每一个条条框框。”
嘶!
众人倒吸了口凉气。
玩得这么大?
田丰出言道:“主公!这律法自古以来都是官府裁定,百姓自古以来...”
杨升摆手打断了他,说道:“律法是人类发展以来的一种自我约束的规程。
它不应该束之高阁,使用范围也不仅仅只是在朝堂之上。
应该是官民一体遵行的神圣准则。
正所谓律法面前人人平等,我们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我要的不仅是让官员知法、守法,也要让百姓们知法、懂法、守法、尊法。
只要做到这几点,我相信这部律法将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律法。”
这?
田丰几人都被杨升这番话震惊住了。
旁边的陈群、满宠几人则是热血沸腾。
看看!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公平、公正、公开!”
“知法、懂法、守法、尊法!”
这些完全就是法家的核心啊!
法家历来主张的就是法制。
思想上强调“法”必须作为规范社会的统一标准。
在运用过程中不因人的主观因素不同而发生变化,对任何人都应当做到一视同仁。
法家思想的核心便是“以法治国”。
田丰邹眉道:“主公!修改律法可行,可这以法为主,是否太过严苛?”
杨升明白他的意思。
毕竟在这个阶级分明的时代,公平、公正、公开怎么可能做得到。
王毓也起身道:“将军!先秦就是因为律法太严,导致天下四分五裂!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我等不得不慎重!”
杨彪也附和道:“两位先生说的不错!
暴秦之所以是暴秦,就因为其律法严苛导致民不聊生,义军四起!”
“正是...”
“...“
听着几人话,陈群三人顿时也冷静了下来。
目光看向了杨升,等着他的解答。
杨升看着众人七嘴八舌的说着秦始皇的暴政。
摇了摇头。
很快众人就停了下来。
杨升才说道:“从商周以来,大家遵循的都是礼法。
特别是周以来,各路诸侯皆遵行周礼。
但随着时代在进步,礼法已经不能约束人的野心。
这才有了战国后来的礼乐崩坏。
但法的出现就是在礼乐之后的另一个治世之法,法治!
这也就是为什么汉承秦制,却没有恢复周礼而是继续用法治。
这就是说明礼治已经不可行。
之后秦用法治,历六代君王便一统延绵四百年的战乱。
但在秦一统天下之后,本应及时修改律法养民生息。
据我估计,秦始皇估计是把这个希望寄托在扶苏身上。
希望在他死后扶苏上位以后能宽厚待民,然后借儒家的力量来修改秦法。
但后来发生的事让他始料未及。”
这?
众人不由得陷入沉思。
确实!
如果是扶苏上位,而他本人又遵从儒家。
修改律法这事还真有可能在扶苏手下完成。
毕竟陈胜、吴广起义打的旗帜就是扶苏这面大旗。
如果扶苏上位,修改了律法。
那么还会有后面的楚汉之争吗?
众人的摇了摇头,这事谁也说不好!
杨升继续说道:“昔年!
高祖刘邦入关中就曾与关中百姓有过约法三章的典故。
如此才换来关中百姓的支持。
汉虽然依旧用秦法,但经过萧何、叔孙通几人的更改也没有了秦法那么严苛。
之后历代先帝均修改和补充过《汉律》。
到武帝时期杜周、杜延年等人更是大肆进行的修撰。
如今我们再修律法,又有何不可?”
嗯?
这?
众人都沉默了。
毕竟用礼来约束人,在周朝早期还行
毕竟大家都是同宗同源,互相遵守礼法是必然的。
到后期,众人之间亲疏关系就隔得越来越远。
礼乐崩坏就是对礼治最好的解答。
秦国从当时的三大治世之法,无为而治、依法而治、德治。
选择了依法而治,从秦孝公开始秦国便开始崛起。
这才有奋六世余烈而一统天下。
由此说明,法治确实是一条强国之道。
无为而治就是什么不管,那岂不是天下大乱?
德治,遵循礼法道德高尚的人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少得可怜。
宋襄公仁义失国的事在现在的人看来那可是反面教材。
但他们总感觉怪怪的。
杨升见众人不说话。
他直接说道:“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
法治是治国之本,但我准备推行的乃是外儒内法的治世之道。
让天下人都懂法、遵法、畏法。
此事我决定由长文为主,伯宁、季珪你们两人为辅。
我将军府内的藏书全部对你们三人开放。
你们可以任意翻阅!
我只有几个要求。
第一,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必学写在这部律法的最前面。
第二,执法之人必须做到。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公平、公正、公开的执行准则。
第三,律法的编写必须围绕着以人为主这个核心来编写。”
哗!
三人瞬间激动了起来,田丰几人也被惊到了。
将军府的藏书历来能自由出入的也就蔡邕他们几个。
据说里面珍藏了蔡邕之前的上万卷藏书。
董卓退往洛阳后,皇家藏书也基本落入了杨升手中。
后来孔融、羊续等人也贡献出了自己的珍藏。
再加上杨升自己杨家四世三公百余年来的收藏。
里面已经超过了十万卷书籍。
而且好多都是从先秦和战国时期传下来的孤本。
由不得几人不激动。
但杨升说得也很对。
陈群三人当即拱手齐声道:“我等必当竭尽全力!必不让主公失望!”
杨升点了点头。
眼下这件事情已经确定下来。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