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首次上朝一

还有一个他感兴趣的消息。

袁绍也带着几千人马从濮阳渡过黄河北上驰援卢植去了。

前期的枭雄们纷纷露面了啊!

这天他刚在洛阳转了一天。

傍晚刚刚回到杨赐的府邸。

杨赐见他刚回来就带着人急忙赶了过来。

看见杨赐,他先一愣赶忙行礼。

问道:“伯父?是有什么...”

杨赐直接说道:“陛下有旨!让你明天一早上朝!”

刘宏这是终于想起自己了?

很快杨升就试穿起来“官服”,旁边还有人叮嘱着明天上朝的注意事项。

看着铜镜里面,头戴插着羽毛的武弁冠,身穿绯红色直裾。

腰间系着镶嵌着玉石的黑色玉带,脚下是一双翘头履。

随后又把他镇北将军的大印放在了一个丝绸制成的袋子里面,挂在右边腰间。

左边挂上了一柄汉剑。

这就是汉朝武将朝服最标准的打扮。

看着杨升这一身打扮,杨赐满意的点了点头。

第二天。

才刚到丑时,也就是夜里面1点左右。

他就被人叫醒了,接着就是穿衣,随后出门骑着马跟在杨赐的马车后面朝皇城而去。

等他们赶到皇宫大门外,已经快丑时末了,也就是差不多夜里面2点。

这时杨升就发现皇宫大门外已经来了不少人了。

很快宫门大开,一个宦官带着几个甲士走了出来。

用尖细的声音高喝道:“百官依次序入朝!”

很快右边是一排黑色衣服,头戴进贤冠的文臣。

为首的正是杨赐和两个老者。

这两人他都上门拜访过。

分别是司空张济和太尉袁隗。

后面依次按三人一的排列着几十个衣着都差不多的人。

其中也有他拜访过的大汉宗正刘虞、太常马日磾、廷尉阳询等人。

他仔细观察发现,这些人好像通过进贤冠顶上的条条多少来确定官职大小。

最前面的杨赐几人头上有六七条,最后面的不过两三条。

左边是头戴武弁冠,身穿绯红色衣服的武官。

他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是怎么区别官职大小的。

为首的当朝大将军何进。

他和最后一排的人装扮丝毫没有差别。

这一列虽然也是三排,但没有人和大将军并列。

看着大家都排完队了,自己一个人还站在中间。

这时他不禁有些慌了。

他第一次上朝,不知道自己应该排在谁后。

杨赐没给他说,昨天教礼仪的人也没说。

一时之间就他一个人手足无措的站在了两列人的正中间。

这时一个宦官迎着他走了过来,轻声道:“是镇北将军吗?”

杨升拱手说道:“这位公公有礼了,下官正是镇北将军!”

宦官当即行了一礼,随后道:“杨将军随咱家了!”

杨升也急忙跟着宦官,朝着武将的行列而去。

很快他们就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出现在自己前面就一个人,正是当朝大将军何进!

嗯?

位置这么靠前的吗?

再一看自己左右两边也没有和自己并列的人。

额!

何进转头看着他善意的点了点头。

他也回应了一下。

他转头看向了后面。

是个三个五十多岁的老者。

他习惯性的看起了数值。

耿稠字叔密:武力41,智力87,统帅84,政治74,魅力83。

不认识!

什么职位也不知道。

应该是个儒将,统帅能力都不差。

耿稠只是对着他拱了拱手,他也急忙回了一礼。

张温字伯慎:武力61,智力88,统帅82,政治79,魅力82。

咦!

这个名字有点耳熟。

张温看他看来也是拱了拱手。

他也回了一下。

还没等他在往后看去,宦官的声音在次响起。

“文武大臣进殿!”

随着话音落地,队伍就动了起来。

很快随着走进一个个不知名的宫门,一行人来到了一座名叫德阳殿的大殿外。

旁边已经有一排宦官在那里等着了。

何进在最前面,脱下鞋子把腰间的佩剑也解了下来递给了旁边的宦官。

杨升也是照样脱下鞋子,解下佩剑递了过去。

随后才跟着何进一起进了德阳殿。

接下来杨升渡过了他最难熬的半个多小时。

从1点起床出门到来到大殿里面就已经3点了,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整个大殿都静悄悄的。

终于!

快四点的时候。

刘宏在几个宦官的搀扶下,姗姗来迟。

等刘宏坐定,一个宦官上前几步大喝道:“上朝!”

下面文武大臣包括杨升在内都赶紧跪了下去,大声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宏点了点头,说道:“诸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众人应声而起。

随后刘宏又说道:“诸位有事奏否?”

这时文官那一列有一个人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有本奏!”

“准奏!”

“臣弹劾...”

接下的事情颠覆了杨升对朝堂的认知。

他还以为上朝是什么大事。

一个在朝的官员居然弹劾远在千里,可能是几千里之外的会稽县令?

说是在扬州刺史陈温起兵平乱的时候,会稽县令没有出粮出兵。

但这时有人站了出来,解释是因为会稽境内有黄巾勾结山越一起作乱。

所以会稽县令才没有及时的筹措粮草供应陈温。

现在扬州刺史陈温已经率军返回支援了。

现在黄巾和山越一起作乱,这位县令守住了城池,有功无过。

随后就是两拨人的扯皮。

但很快就被刘宏的一句话给解决了。

那就是他会派人下去详嘉查查。

杨升有些麻了!

这都什么呀?

大半夜不睡觉,然后一大早上朝就来讨论这个?

这就是国家大事?

要知道外面黄巾还在作乱呢!

突然他想到了一句话,那就是人多的会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不多。

近两百多个人一起开会,估计也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

果然!

之后又是一堆弹劾。

不是这个弹劾哪个地方官不尊崇朝廷法度了,就是谁谁滥用私刑。

之后的大部分都是拍马屁的。

比如就是南阳太守秦颉就有一封奏表,一份他听着都十分晦涩的文言文。

大概意思就是在刘宏的领导下,之前叛乱的黄巾军幡然醒悟,感谢刘宏的活命之恩,立生祠什么的。

而刘宏听着一脸的享受。

杨升不由的暗想,如果他不是有着杨家人的身份,还有杨赐在朝中坐镇。

就凭他在雁门做的一些违规乱纪的事,说不定他早就被人弹劾。

三国之杨家天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