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发展2

在森林的最深处,一场规模宏大的建设正在悄然进行着。

然而,这个秘密却无法再继续隐瞒下去,因为日本人的眼睛已经盯上了这里。

小鬼子的战斗机如同幽灵一般,时常在建设场地上空盘旋,似乎在窥探着这片神秘的土地。

而几乎每一天,这里都会爆发激烈的空战和地面防空作战。

这个地方距离日军大兵驻守的孟关大约有一百多公里,虽然距离并不算太远,但对于日军来说,要想派遣大规模的士兵深入丛林前去剿灭这些建设者,却并非易事。

如果时光倒流,回到开战之前,那时的日军十一军拥有高达6个师团以及 3 个独立混成旅团,总兵力差不多有十六七万之众。

在那样的情况下,他们或许还能够咬紧牙关,派出一个师团深入丛林,去消灭这些远征军。

然而,经过半年多的激烈战斗,十一军已经损失了将近四万多名帝国战士。

尽管大本营后来为他们补充了兵力,但那些仅仅经过几个月新兵训练的士兵,又怎能与那些在数年支那战场上摸爬滚打、历经百战的老兵相提并论呢?

再加上这两个月连续抽调走了两个师团,这无疑是给缅甸方面的十一军雪上加霜。

原本就兵力不足的他们,如今更是捉襟见肘。

现在的十一军,只剩下四个师团和两个旅团,其中还有两个师团是乙等师团,战斗力相对较弱。

这样算下来,整个十一军的兵力竟然不到十万人!

虽然还有大批的缅甸救**,但这些人大多是乌合之众,维持治安或许还能派上用场,真要让他们上战场打仗,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更糟糕的是,在北部与支那的边境线上,就已经消耗掉了两个师团的兵力。

而在印缅边境,又有两个师团被消耗掉,如此一来,真正能够抽调的部队就只剩下竹内宽的那个不满编的旅团了。

然而,这个旅团刚刚结束了一场扫荡,却根本没有取得任何有效的进展,这对于十一军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现在只能通过寄希望64航空队可以有效的压制支那人在森林的发展!

经过一周的连续高强度的施工与安装调试,两座雷达站终于可以投入使用。

它们分别建设在位于东西两侧相距离70公里的两座山中,这样的两座雷达站就可以有效监控周围一百多公里的空域,为防空作战提供预警时间!

机场的建设还在加紧赶工!几乎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的施工!

宋天与戴安澜等高级指挥官,几乎每天都会亲自参与修建机场的工作!

搜索队已经停止了搜索,他们在森林里面发现的远征军将士的尸体全部就地火化后用竹筒将一些骨灰装起来,带回了营地!

这段时间又陆陆续续的找到了4000多失散的将士,只不过这一批人的身体状态非常糟糕,没有几个月的休养根本恢复不了。

虽然森林里面的生活非常单调,可是大家都在十分卖力的工作,哪怕是那些非常懒散的印度人与“高贵”大英帝国绅士都干的非常卖力!

因为这些英国人与印度人知道一旦机场建好,他们就可以离开这个该死的地方。

这里只适合华国这个善于开荒种地的民族生活,确是远征军士兵将老祖宗留下的天赋点发挥到淋漓尽致!

原始森林里面的土地非常肥沃,雨水又非常充沛,是天然的种植宝地。

虽然可耕种的面积不大,粮食作物不可能大面积种植,可是一些水果蔬菜,他们可是种植了不少!

运输机送来的各种蔬菜、水果等植物种子,在远征军士兵手中,短短两个多月,第一茬蔬菜已经开始可以食用!

这也大大的改善了基本以罐头食品为主的餐桌!华夏人天生就是会种地、会做饭的民族。

利用有限的条件,做出来的美食让那些英国佬与阿三也不得不佩服。

只不过英国人是真心佩服,而三哥则嘴上喊着还是没有他们的印度美食美味,可手上的动作一点不慢!

唯一提出抗议都就是,远征军的食物都是趁热才还吃,他们三哥家人可是全部用手抓的,特别是火锅一类的食物,他们根本无法正常食用。

不过对于他们的抗议,根本就没有人理会,这些家伙就是来搞笑的,干啥啥不行,干饭第一名!

赶工了一个月后,这条长达一点八公里的森林机场终于建设完成,当然这只是一期工程。

后续周边的基础设施还需要继续建设,当第一架战斗机在跑道中间停下来的时候,整个机场跑道周围爆发出震天的呼唤声。

二期扩建工程立刻摆上日程,只不过对于宋天等人来说,离别的时刻到来了!

戴安澜与200师的四百多人选择了离开,他们先乘坐运输机到达印度,然后再经过驼峰航线回到国内。

其实宋家人也催促宋天早些回去,可是宋天这个冒牌货怎么可能愿意回家!

为了那个鸡飞蛋打的任务惩罚,他也不敢回去,加上还有不少远征军将士觉得没有面目去见家乡父老。

他们全部选择了留下来,他们想从这里开始反攻,要靠自己的力量打通回家的路赶走那些小鬼子!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42年的7月末,这几个月的不断坚持与修整。

在胡康河谷这片原始丛林里面,远征军开辟出来三处主要的基地,另外一支两千多人组成的北进小分队,已经越过丛林来到恩梅开江。

只要渡过恩梅开江,他们就可以进入高黎贡山,一直向北那就是祖国的地方,那里就是怒江!

这支小分队是原二团的部队,戴安澜与200师的大部分中高层军事将领已经在一个月前乘坐飞机离开。

现在荣誉一师的师长就是宋天,原来二团长的位置也空了下来,龚峰这个原来宋天的老上司,于是便接任二团团长。

就是他领着两千多人向着北方挺进,为将来打通中缅通道做准备。

有人离开,自然也有人加入,一些跟随远征军退入印度的劳工与缅甸华侨,还有少量的工程兵,则乘坐运输机来到这里。

此刻的胡康河谷这一片区域远征军与当地百姓华侨加起来才过了三万多人。

其中远征军士兵超过了两万,而且随着地盘的扩大,一些缅甸北方丛林里面的当地村镇也被纳入远征军控制的区域!

要知道缅北,特别是靠近中缅边境地区,几乎一大半以上的人全是华裔!

他们很多都是明朝以后汉人大规模迁徙来到云南一带的,特别是明末清初,随同南明的朝廷有几十上百万汉人流落此处!

也有不少人越过了边境来到了缅甸境内,对于这些同根同源、生活在异国他乡的血亲,远征军将士们就像对待自己国家的亲人一般。

反正宋天在后世看过一篇报道,二战时期华人占了缅甸总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五到二左右,也就是二十几万三十万人的样子。

而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生活在缅北一带,其中这一片区域起码生活着十余万的华人!

反攻从野人山开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