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学习,提升学历已经流行了好几年了。
爱学习涨知识,让自己从懵懂求知到胸有成竹,每个年轻人都在努力跟上潮流,兰舒自然也不例外。
她早就想去报名了,但是没钱,没时间,更没机会。
之前工资往家里交一大半,下班了还要回家洗衣做饭喂鸡喂鹅的,家里的琐事将她的生活填得满满当当,上夜校进修这件事对她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夜校是按学期收费的,一学期380块钱,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是一笔很大的钱。
即便如此,怀揣着梦想的青年们还是对夜校趋之若鹜。
夜校课程种类相对有限,除了基础的文化课程如语数外等,也有一些简单的技能培训,像会计记账,电工知识、模具设计等等,都有对应的结业考试,还会发正式文凭。
夜校一般都是借用一些中小学的教室来上课,有的夜校是用旧工厂改造的,兰舒上的夜校就是借用了第一中心小学的教室。
踏入大门的那一刻起,大家就像重新又回到校园里,所有人上夜校的积极性很高。
夜校的授课老师大多都是高校的退休教师,有的是从其他单位借调过来的,年龄都偏大。
但会计班的老师却是个小年轻,瞧着也就二十四五岁的模样。
这位男老师叫苏逸飞,人如其名,身形修长挺拔,就像一棵小白杨。
第一节课的时候,他一进门,教室里的学生们就不由自主地发出阵阵低低的惊叹。
“哇,这么年轻的老师啊!”
“真的年轻,看起来都没我大。”
苏逸飞上身穿着一件宽松的白色棉质衬衫,领口微微敞开,袖口规规矩矩地挽至手肘,恰到好处地展露着他结实而线条流畅的小臂。
下身搭配一条深蓝色的牛仔裤,衣角平整地塞进裤腰里,腰间一条窄窄的黑色皮带,简约又利落。
要单论长相,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帅哥,眼睛不大,鼻梁也不算高挺,但所有的五官都恰到好处地镶嵌在他的脸上,显得整个人温润如玉。
苏逸飞抱着一摞会计教材走进夜校教室,灯光昏黄,他却自成一方明亮天地。
他先是做了一下自我介绍,随后也没多说一句废话,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基础会计”四个大字,粉笔与黑板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吸引走了兰舒所有的注意力。
放下粉笔后,他开始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声音抑扬顿挫,生动有趣,不过短短十分钟,大家刚进门时因他年轻而产生的偏见,便烟消云散。
“会计,就像是企业的管家,记录着每一笔钱的来龙去脉。”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账目图表,耐心地解释着借贷记账法的原理。
兰舒早早地就来了,抢占了第一排的绝佳位置。
她的目光紧紧追随着苏逸飞手中在黑板上移动的粉笔,一秒都舍不得挪开。
教室里没有风扇,闷热的空气让她手心沁出一层薄汗,可她依旧稳稳握住笔,时刻准备在笔记本上记录重点。
这次夜校学习的机会,对兰舒来说无比珍贵,她比以往上初中高中时都要认真。
课堂上,只要苏逸飞抛出问题,兰舒总是第一个高高举起手,尽管有时回答得不够准确,但她还是要举手回答。
每次回答错误,教室里总会响起一阵哄笑,兰舒才不在乎别人怎么笑她。
花那么多钱来学习,她回答一次问题,就能把自己的疑惑暴露出来,让老师帮忙纠正思维漏洞,她血赚!
不积极回答问题的才是大傻子,钱都白花!
一节课下来,班里四十几个学生,苏逸飞只记住了兰舒这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学生。
夜校的下课铃声早已在九点准时响起,人都走光了,兰舒依旧抱着笔记本找苏逸飞问问题。
作为老师,苏逸飞自然是很乐意看到自己教的学生学习态度如此积极。
他没有丝毫的不耐烦,而是逐字逐句,仔仔细细地回答着兰舒的每一个问题,还时不时在黑板上写写画画,辅助讲解。
临走时已经快九点半了,苏逸飞有些抱歉地笑笑:“今天太晚了,你骑自行车过来的吗?这么晚回家会不会不安全?”
这时兰舒才注意到时间,她十分愧疚地双手合十,“我都学上瘾了,完全没注意看时间,不好意思啊苏老师,耽误您休息了。今天学到的内容,我晚上回家一定好好消化一下,要是还有不懂的,我就留着后天上课的时候再问您。”
“没事儿,不耽误。”
说完,他转身在之前抱进来的那几本书里翻找起来,不一会儿抽出一本《会计基础(第二版)》递给兰舒。
“你可以回家看看这本书,提前预习一下。不过里面的大多数知识,你现在可能看不懂,这也没关系,先通读一遍,在脑子里留个印象。等我下次在课堂上讲的时候,你就能加深理解,更有助于吸收新知识。”
兰舒没有丝毫的扭捏,大方地接过书,脸上洋溢着感激的笑容,“恩师啊恩师。”
苏逸飞被她逗得轻轻低笑两声,“才教了你一堂课,哪有什么恩啊,你爱学就行,学到自己脑子里了都是财富。”
夜校一周开三次课,上一天课,再留出一天时间让学生们充分吸收知识,这般节奏,既不会让人感到太过紧绷,又能保证学习的连贯性与效果。
学习这件事很神奇,在去夜校之前,兰舒一直觉得自己的精神状态还算不错,可自从踏入夜校的课堂,她愈发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全新的能量在体内悄然涌动。
那种能量既让她亢奋,又让她沉静。
她开始更专注自己的内在,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不再去关注外在的风吹草动,全然回归于当下。
她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快乐、成长、搞钱。
就这三个,没别的了。
白天摆摊没顾客的时候,她就捧着书看。
兰舒在左边看,董招娣在右边看,没人陪兰妮聊天了,她实在闲得无聊,也翻开了董招娣的高中课本看了起来。
反正不管能不能考上市一中,高中总是要读的,就当提前预习了,更何况还有董招娣能给她辅导功课。
这种好事实在难寻,她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小姑娘。
在嘈杂喧闹的小摊群中,她们三个人成为了异类,显得格格不入。
路过的一些行人,看到她们如此刻苦读书的模样,还以为她们是在勤工俭学,本没有购物打算的,却被她们的努力深深触动,于是纷纷掏出口袋里的钱,买下了自己原本不打算买的东西。
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董招娣总会忍不住感叹:“现在的日子太好了,我每天都像做梦一样。”
兰妮正吸溜着凉皮,一不小心被辣椒呛到了鼻腔,重重地咳了好几声。
她一边用手蹭着咳出来的眼泪,一边说道:“小董姐姐,你也太容易满足了吧,现在确实挺幸福的,但也是真遭罪,咱仨天天晒得直起皮,我回家洗脸都疼。”
董招娣微笑着摇了摇头,轻声说道:“对我来说,能有一个可以安心学习的环境,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好日子。而且每天都有你们陪我一起,真的真的好幸福,我感觉自己浑身上下好像有用不完的劲,每天早上起床都神清气爽。”
兰舒从自己的碗里夹起几根黄瓜丝放到董招娣的空碗里,“知不知道《送友人东归》里的一句词?”
“哪句呢?”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
董招娣微微一愣,随后轻轻摇了摇头,脸上带着一丝不认同。
“你引用这句话有点像要退场的意思,我都不敢想,如果有一天你不在这儿摆摊了,我会有多孤单。”
以前兰舒不在的时候,董招娣一个人卖冰糕,倒也不觉得寂寞。
可自从和兰舒相识相知,她早已习惯了每天和她们姐妹俩一起吃饭、一起为生活拼搏奋斗的日子。
要是有一天她们走了,自己恐怕得花好长一段时间才能缓过神来。
兰舒并没有把自己打算去长生路步行街开店的事情告诉董招娣,听到她这么说,心里也涌起一阵淡淡的忧伤。
不过,她很快就调整好了情绪,又夹了一筷子黄瓜丝放进董招娣的碗里。
“那我换一句吧。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咱们虽然路不同,但是只要各自在属于自己的那条路上不断地坚持努力,我相信,总有一天咱们还是可以走到一起的。”
董招娣捧着碗笑得灿烂,“懂了,咱们山顶见呗?”
兰舒坚定地点了点头,“必须山顶见。”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