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七十二首·其九》李白

《古风·其九》李白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

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

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

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赏析

以典入题,阐述万物变化

-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诗开篇引用庄子梦蝶的典故,庄子在梦中化为蝴蝶,醒来后不知是自己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自己。这一典故体现了事物之间界限的模糊与变化的无常。

- “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由庄周梦蝶引申开来,表明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没有尽头,一切都在悠悠无尽的时光中流转。此句是对庄子典故的进一步阐释,强调了事物变化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以神话和史实,强化富贵无常观点

-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运用神话传说中蓬莱仙山沧海桑田的变化,据说蓬莱之水会多次变为清浅的溪流,寓意着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即使是仙境也在不断变迁,进一步强化了万物变化的观点。

- “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讲述了秦末汉初的故事,东陵侯邵平在秦朝灭亡后沦为平民,在长安青门外种瓜为生。曾经的侯王变为种瓜之人,鲜明地体现出富贵的无常。从神话到史实,诗人通过不同事例,层层递进地阐述了富贵变化不定的道理。

得出结论,劝诫世人

- “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既然富贵如此无常,人们又何必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汲汲营营呢?诗人通过前面的种种事例,得出这样的结论,劝诫世人不要过分执着于富贵,应看淡功名利禄,以一种超脱的心态面对人生。

整首诗以富有哲理的典故和故事,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富贵短暂的深刻认识,体现出李白诗歌中蕴含的道家思想,即顺应自然、淡泊名利,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邃思考。

创作背景

李白《古风其九》的创作背景与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密切相关。

李白一生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以实现“安社稷”“济苍生”的抱负。然而,他的仕途却充满坎坷。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但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被“赐金还山”。此后他漫游各地,虽仍心系天下,却始终未能再次得到重用。

在这样的人生经历下,李白对人生、世事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他看到了世间的种种变幻无常,也体会到了人生的虚幻与短暂。同时,李白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庄子的“齐物”观念等对他触动很大。在这种思想和经历的双重作用下,李白创作了《古风其九》,通过“庄周梦蝶”和“东陵侯种瓜”等典故,表达人生变幻无常、富贵不足求的感慨。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李白一生渴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却历经坎坷,怀才不遇。这种经历使他对人生的变幻无常有了深切体会,就像诗中“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所表达的,人生如梦幻,变幻莫测。他通过庄周梦蝶的典故,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哲学思考相融合,表达了对人生虚幻和无常的感慨。

- 对富贵无常的看淡:李白曾身处宫廷,享受过荣华富贵,后又被“赐金放还”,流落四方。这种从富贵到落魄的转变,让他对富贵有了新的认识。正如诗中“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所描述的,秦朝的东陵侯在秦亡后沦为种瓜老农,富贵转瞬即逝。李白借这一典故,表达了对富贵无常的看法,认为苦苦追求功名富贵是徒劳无益的。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