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既然她的记忆里与他尚未有儿女私情,那便先谈谈京都的局势吧?
“你若是粗鄙浅薄、难登大雅,又怎会人还在边关,名声却已在京都传得沸沸扬扬?且不说那些蠢蠢欲动的世家子弟,就连宫内也有好几位皇子对你的归来翘首以盼。”想到那些嘴脸,他咬牙切齿地说道。
骆玖语听到这话,露出两颗小虎牙,笑得甜美可人,浅浅的梨涡映衬出少女的俏皮,但那双明亮的眸子里却透露出复杂的情感。
她当然知道京都有多少人的耳目正在关注着她。
上一世她回到京都,心怀纯真与诚挚,却不料屡遭险恶。若非如此,她又怎会傻傻地为骆思梦做嫁衣,让父兄还有外祖一家被六皇子和那些争权夺利之人踩入泥泞中枉死。
若其他女子听到自己是京都皇子和世家子弟倾慕求娶的对象,不是欣喜娇羞便是含情脉脉。
但瑾王在骆玖语的眼中,非但没有看到丝毫惊讶,反而察觉出一种与她这个年龄不相符的深沉情感。作为朝臣之女,面对这样的事情,她自然不可能全然无知、单纯如初。但她的这种情感,更像是历经深仇大恨之人才会有的沉重。
他知道小丫头心中藏着秘密,也知道现在的他无法问出。他能做的,就是与她并肩作战,护她周全。
“臣女知晓,六皇子为了抢占先机,不是已经来边关了吗?”骆玖语浅浅一笑,转而看向瑾王,戏谑道,“只是臣女不明白,瑾王殿下这等人物,怎会也屈尊至此?”
小丫头还真是胆大妄为,竟敢借机试探自己。
他假装没有察觉她的小心思,同样以调侃的语气回应她。
“桑儿怎知本王不是看中了忠勇侯和虎翼军的势力,特意来此谋求一份联姻?”
瑾王还真是直截了当。
旁人那些冠冕堂皇、遮遮掩掩的心思,就这么被他堂而皇之地说了出来。
若是上一世,她或许还会对他有所顾忌。
可若他真是那种人,又怎会最后费尽心力救她、替她家人平反昭雪?
“臣女信殿下不是。”骆玖语说得坦然。
“为何?”
“因为……”她当然不能说自己是历经一世才知道的,“殿下英明神武,不靠西南虎翼军也能心想事成。”
小丫头又在装傻充愣,但她说出那个“信”字,就已经让他心生喜悦。
当他与六皇子同坐茶馆时,他既有与她久别重逢的紧张,也有怕她将他归为六皇子那等小人之辈的心虚。真怕她误会他如旁人一般,有着居心叵测的联姻意图。
原以为要打消她的顾虑需要费一番周折,却不料她竟如此信任他。
小丫头虽聪慧过人,但京都局势错综复杂,若等回去后再徐徐图之,伴她左右、护她周全,只怕会有诸多变故。
尤其是……
也罢,夜长梦多,眼下为了守护她,不得已使用一些手段,她以后知道了应该也能理解吧。
他脑海中迅速闪过多个念头,最终停留在了往昔他最为不屑的那个理由上。
“其实,这也是本王与你的合作。”
“合作?”
“对。”
瑾王出现在三岔镇,是她重生归来所遇的最大变故,因此对他的到来,她又怎会不好奇?
只是他与她之间,能有何种合作?
“咳,你也知晓本王风度翩翩、俊逸非凡,在京都有不少倾慕者……”瑾王故作镇定地理了理衣襟。
“……”
骆玖语心中暗道:瑾王长得好看这话虽不假,但第一次听有人如此夸赞自己,还能夸得如此……浮夸。
相处数日,瑾王发现长大的小丫头愈发难以糊弄,唯独对她这副皮相还保留着儿时的垂涎之意。
罢了,为了小丫头,也没什么豁不出去的。
脸到用时方为贵,该用就用。
“其他人本王皆可无视。唯独前太傅周儒生,也就是本王的外祖。他有个嫡亲孙女名叫周......婉悦,名义上算是本王的表妹。她倾慕本王已久,屡次拒绝均不成。但本王也要顾及母族的颜面,不能与她彻底撕破脸。这着实让本王为难。”他甚至还摆出一副委屈的模样。
刚刚走近准备汇报事情的夜雨,听到自家主子这话,嘴角直抽搐。
夜雨心中暗自腹诽:主子,那周小姐何时能让你为难了?你连个眼神都不曾给过别人,连名字都记不住,现在倒成了你要顾及母族颜面了?这话你怎么说得出口?为了骆小姐,你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
周婉悦?
上一世,骆玖语虽未曾亲眼见过这位周表妹,但她的芳名在京都中早已是如雷贯耳。
若说骆思梦被众人捧为京都贵女圈中的第一才女,那也不过是景国新贵们为了彰显自身所谓的贵族气质而刻意营造出的一个圈子罢了。
周婉悦则截然不同。
景国开国百年,能够迅速崛起并跻身强国之列,除了有如骆青松这般的大将奋勇杀敌、守护国土之外,更离不开那些百年世家大族的深厚底蕴与鼎力支持。
这些百年世族精心培养出的女子,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端庄,绝非那些仅凭几年琴棋书画修炼便能企及的。
骆思梦那种故作姿态、硬要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行径,在百年世家女子中根本不值一提。
周婉悦无疑是百年世家女子的典范,她一出场,即便是那几位公主在她面前也会瞬间黯然失色。
然而,上一世周婉悦引发世人热议的,并非她身为百年世家的高贵血统。
据传,周婉悦自幼便对这位表哥心生爱慕,后来瑾王奔赴战场,她也到了议亲之年,却接连拒绝了多个世家大族的联姻之请,执意要在京都痴心等待。
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瑾王直言自己已有心上人,此生只为那人而活,誓不另娶他人。
上一世,骆玖语因骆思梦与蒋新全的陷害,在闺中待嫁之时,无意间听闻瑾王与周家因此事闹得极不愉快。
周婉悦已过桃李年华,却始终未能得到应允,伤心欲绝之下,她前往静心庵,从此再未踏足京都,瑾王也因此背负了薄情郎的骂名。
直至他离开京都前往北狄战场,此事才逐渐被人淡忘。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