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自我心理建设与疏导之后。
施宗义翻滚的心情终于恢复了平静,于是他就让青鸾施冰冰直接飞回了望海城。
今天的主战场其实就在城门口不远处,施宗义站在望海城的城楼之上,也可以直接俯瞰整个战场。
看到施宗义回来了,杜心悦大秘书就拿着一份长长的战果统计清单走了过来。
施宗义接过来一看,这只是一份概括性的战果统计,因为有一些具体细节还不太确定。
“此次战役,我军阵亡七十七人,重伤一百三十六人,轻伤三百余人。”
“阵亡者的遗体已经妥善示收殓。”
“重伤人员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救治,如今都安置在天医阁望海城医馆分部里面疗养。”
“轻伤人员也包扎处理好了伤口,暂时回到了望海城的北区军营里面去休息。”
涉及到七万多人的一场战役,忠义武馆的军队仅仅只阵亡了七十多人。
总的来说,施宗义算是已经尽量把伤亡率控制在了一个极低的程度。
而且忠义武馆大部分的阵亡人员,就是被那些忽然发动了疯魔攻击的头铁鞑子们所击杀。
也幸好施宗义发现得早,并且当机立断的大开杀戒,在极短的时间里面削死了那些头铁娃。
若是让那些头铁的鞑子们继续乱杀下去,忠义武馆的伤亡人数极有可能还得成倍增加。
所以施宗义今天虽然犹如屠夫一般斩杀了一百多人,忠义武馆的小伙伴们却并没有感到害怕。
反而是,拥有一位如此杀伐果断又实力高强的少主领袖,让大家觉得特别有安全感。
然后接下来就是敌军人员的情况了。
“营地外面敌军共一万名,试图突围导致死伤一千余人,其余九千人缴械投降。”
“敌军骑兵八千名,因为没有战马,徒步作战时死伤一千余人,剩下的七千人已被俘虏。”
“被困于营地内部的敌军一共有两万多名,其中绝大多数敌军已被直接烧成了灰烬。”
“鞑子们的营地内部,从火海之中顺利逃出生天的敌军仅仅只有两百多人。”
“此次战役,敌军伤亡总数约为两万四千余人,被俘人数总计约一万六千余人。”
“然后敌军还有五千名辅兵并未参战,他们是直接投降的,目前也已被我方控制。”
“此次战役的缴获物资主要是各种装备,包括武器和防具……”
对于一万六千名鞑子俘虏,施宗义决定把他们全部流放到东瀛长崎分部去。
让他们去东瀛那边帮助忠义武馆开疆拓土、作威作福,尽情的折腾那些东瀛土着。
反正鞑子们都是一些不安分的家伙,而施宗义对于东瀛土着也是毫无好感。
所以刚好可以让他们双方斗上一斗,拼个你死我活,即使全部都死光光了也不会感到心疼。
也就是说,以后这些鞑子们这辈子是别想再回到家乡了,甚至想要回到明国内陆都是一种奢望。
“来的时候好好的,回不去了!”
毕竟他们都是一些酷爱“打草谷”的无耻强盗,以前干的各种坏事早已经罄竹难书了。
对于这种人,施宗义就是要简单粗暴的把他们流放到东瀛岛,绝对不会心慈手软。
不过,这些鞑子们倒是有机会乘坐海船了,而且还是免费的长途海船,可以直达东瀛小岛的那种。
另外,他们虽然不能攻打皮岛水寨了。
但是他们可以攻打东瀛诸岛了,甚至把东瀛那边所有的小岛全部占据下来都可以。
只要他们有那个本事。
……
而施宗义对于如何处置鞑子们的辅兵,相对而言就慎重和仔细了许多。
鞑子们出门“打草谷”的时候之所以带着辅兵,一方面是源于他们特殊的社会结构和军事制度。
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个时代交通运输不太方便,鞑子们抢到了东西之后还需要很多人手负责运送回去。
经过一番名单登记和背景调查之后,施宗义发现鞑子辅兵的人员可以分为四种成份。
第一种成份:鞑子各个部落的普通老百姓,这类人员大约有一千个左右。
他们原本只是牧民或者猎户,却被鞑子的军队强制征调从事搬运粮草、修筑工事等等工作。
这些老百姓原本有着自己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他们是被战争裹挟进来的无辜者。
第二种成份:鞑子们抓获的奴隶。
统计清单的结果表明,鞑子的辅兵之中这个类别的人员数目比较多,已经接近三千人了。
因为鞑子老巢那边存在着大量的奴隶,他们是鞑子在战争之中俘获的其他民族人口,如汉人、朝鲜人等等。
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是鞑子自己部族的成员,因为犯罪或者债务问题沦为了奴隶。
奴隶们地位低下,被迫从事各种艰苦的劳动,其中就包括作为辅兵承担后勤任务。
第三种成份:归附的其他部落成员。
长期以来,鞑子们在崛起的过程之中吞并或联合了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部落。
那些部落会安排一些成员进入鞑子军队,他们会被编入辅兵队伍里面为军事行动提供服务。
他们有的人是为了获得鞑子的庇护,有的人是在部落首领的带领下被迫参与战争。
但是,鞑子们对于那些小部落的信任程度非常有限,所以这类人只有七百个左右。
第四种成份:被迫服役的罪犯。
鞑子们常常会把一些情绪比较稳定的罪犯发配到辅兵队伍之中,让他们通过劳动改造来赎罪。
罪犯们在这些辅兵之中也是属于极少数,仅仅只有三百人左右。
而且他们通常会受到比较严格的监管,只能从事一些边缘性的工作。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