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知县进村

“官爷,人头税的事情,我可能有办法解决。”

“丫头,你就别提人头税了,大人为这事儿正火大呢!不是等会儿,你刚刚说什么!”

“我有办法让大家尽快地挣到银子!”

“你……你等会儿,我这就去禀报。”

县衙书房内

“这就是你说的可以解决税银问题的人?”

李鸿皓看看眼前的小丫头,又看看自己的属下,恨不得自己的老腿直接扫过去。

周勤愣了一下,随后反应过来,自己之前一听小丫头有办法就急急忙忙进来禀报了,这丫头小小年纪,大家都没办法解决的事她能有办法?

“丫头,你……”

不待周勤说完,赵春兰将身后的背篓取下,掀开上面盖着的布子放到二人面前。

“这……”

“木耳。”

两人同时瞪大了眼睛,他们当然知道这木耳,这玩意儿如今卖得可贵了。

“我种的。”

“什么!”

他们偶尔也会上酒楼应酬,这木耳是那些乡绅每次必点的菜,这菜可不便宜,尤其是这一两个月来,乡下人家采到的木耳越来越少了,听说前两天连福满楼都断货了,得亏之前晒制了一些干货,要不然也撑不了那么久。

没想到眼前这小丫头居然说她能种!而且这背篓里真的是已经断了货的木耳,有晒干的,也有新鲜的!

“丫头,你说的办法该不会是……”李鸿皓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道。

“我可以教授大家种植木耳,到时候卖给县里的酒楼或是拉到别的县城卖都行,若是种植得法,在年前各家应该就能凑齐税银了。”

“你当真愿意教授大家?”

能有这好事?这年头,谁家有这么挣钱的营生不得藏着掖着,谁会和外人说道,更别说还是教授整个县的百姓。

“嗯,不过我没那个时间到一个个村里去教授,我可以把法子写下来,麻烦大人您再派人到各村去,或是让各村的代表到县衙来学。”

“成,你放心,若是事成了本官一定重重有赏!”

赵春兰将木耳种植的注意事项一一列举出来,还邀请周勤随她回去参观她的木耳房。

废话,她法子都贡献出去了,可不得利益最大化,周勤的那一身捕快服在村里百姓那儿再好使不过,周勤到她们家转一圈,她就不信周围村子那些人在打她们几姊妹的主意的时候不得掂量掂量。

“本官一起去!”

“啊?”赵春兰傻眼了。

“啊什么,他能去本官不能去啊?”李鸿皓像个老小孩一样不服气地问道。

反应过来的赵春兰点头如捣蒜,“能能能!大老爷您去了,民女家里那是蓬荜生辉啊!只不过民女还得跑趟酒楼先把这木耳卖了,还得上布庄买些棉花,家里秋收的粮食也收上来了,粮铺那里也得去打听打听粮价。”

“棉花可以多买些,粮食家里有多的就先别卖了。”李鸿皓看似无意地随口说了一句,见小丫头明显愣了一下忙岔过去,“买好了东西记得到衙门知呼一声。”

李知县那话看似无意,但赵春兰却从中品到了一些不一样的意味。出了县衙,她直奔福满楼而去。

福满楼的掌柜看到她就像看到了救星一般,也不问她木耳哪来的,尤其是这其中有不少还是新鲜木耳。

篓子里的干木耳是一个月前摘的,那时因为她临时有事没能进城便把摘好的木耳晾晒起来了,新鲜的是今天刚摘的,大概也就六十多斤。

因为现在这个季节野生的木耳几乎已经没有了,她的木耳倒是卖了一个好价钱,新鲜的木耳两百文一斤,干木耳三两银子一斤,一共卖了三十三两六百文。

出了福满楼不远就有一家粮行,想着李知县那奇怪的话语,她虽然没有决定好卖不卖粮食,但还是顺道进去问了问价格。

不问不知道,一问可把她吓得不轻,如今一斤糙米竟然卖到了八文钱一斤!粮行也收稻谷,现在的收粮价格竟到了三文一斤!

“掌柜的,八文一斤也太贵了,我前阵子买才五文呢!更何况如今新粮已经上市了,今年还是个丰收年!”

“丫头,叔偷偷和你说,你可不许往外传,这新粮上市了是没错,今年是个丰收年也没错,但南沧国那边今年发洪水,好几个城池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正内乱呢!要不然你以为咱们这边今年能有这么太平?”

赵春兰心下一惊,是了这下潭县之所以那么穷除了地处丘陵山区,还因为地处南境,和南边的南沧国可是只隔了一个州府!

记忆中他们隔州府的安南县在十年前因为敌军入境,百姓几乎已经被屠杀殆尽了,如今生活在那里的是驻守的军队和一些军户。

“可是南沧国天灾**的关我们什么事啊!他们打他们呗,怎么还影响到咱们的粮价了?难不成我们还给他们提供粮草啊!”赵春兰面上故作淡定天真的问道。

“可不止是南沧国,听说北边的乌蒙国今年冬季大寒,刚进十月就天降大雪,好多牛羊都冻死了,如今大军压境,喊话今年要到咱们东都来过冬呢!”

如果刚刚只是心下一惊,赵春兰此刻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掌柜的,你莫要欺负我人小故意吓我,我怎么未曾听闻这样的言论。”

“丫头,不是叔要吓你,不说你,就是这城里的百姓都还不知晓呢,我们不过也是占着走南闯北的一些客户源消息灵通一点罢了,你若是信叔的就多买些,这粮食过些时日还有得涨呢!若不信你可以多走走几家。”

想起刚刚县衙里知县大老爷的话,再结合店掌柜所言,赵春兰心里便有了决断,“那叔你给我装上五十斤黍子、一百斤白面、五十斤杂粮面吧。”

家里的稻谷自己家吃是足够了,不过若是战事起粮食涨价,黍子和白面这些还是要备上一些的。

她去往布庄的路上又路过几家粮行,赵春兰不死心地进去问,有一家的糙米甚至已经卖到了九文钱一斤!

鉴于粮价的上涨,再联想到李知县的那番话,原本只打算买三十斤买棉花的赵春兰直接卖了五十斤,又另外添置了几匹布,油盐酱醋又添置了不少,直到把骡车塞得满满当当。

原本以为午时前就能回家的赵春兰午饭只能买了两个包子随便对付一下,等到她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未时末了。

李鸿皓坐着马车跟在赵春兰的骡车后进了村,周勤和几个衙役换了便服跟在马车两侧。

周勤虽然没有穿官服,但是下潭县的捕快统共也没有多少个,平时在街上巡逻的是他们,各村若是惹事了出勤的还是他们,在十里八乡即使他们脸上抹了灰估计都能被村民们认出来。

见那么多衙役随从在马车左右,村民们用脚指头也能想到马车里坐着的是谁,只是知县大老爷怎么跟在赵家丫头的骡车后进村了?

穿成绝户:有山有田有点钱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