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赵东还在想着昨天陈秀说,有人卖小木船的事,先去找他爹了,“秀秀说有人要卖船?”
“嗯,码头那边和我一起做工的你陈叔告诉的,云水村过去一点的村子,他们和云水村近,都是亲戚关系,要走走关系买大船一起去公海赚大钱。”
赵父没明说卖船的要买大船去公海走私,赵东也知道买大船干什么去。
“几家要卖?就一家吗?我们去看看?靠谱吗?”
赵东对着他爹连环问。
“说是有两家,兄弟俩,一起卖了凑钱合伙买大船,你陈叔我们一起干了这么些年互相都了解,指定是靠谱的,你应该也认识,在码头都是我两搭伙干。”
“看看你们今天啥安排?没事咱们就过去看看,钱都带着,合适试试水就开回来。”
“哟,爹你对买船还挺积极呀,看样我陈叔介绍的你还挺满意,都要我们带钱了。”
赵东看他爹样子还是挺着急的,没大没小的打趣他爹。
“看你们这一天,那一天也不着急,有想法就赶紧的,待一天就浪费一天。”
对于天天去码头做工的赵父来说,不是因为天气情况在家待着心不安,在家呆着也总想着干活,这样的人就是一生劳碌命。
“我去找阿健、大刚, 爹你叫我哥他们,陈叔今天去码头吗?咱们直接去那个村子还是先去找陈叔?”
“你陈叔都说过了,我们直接过去就行。”赵东听了出门去找人,住的近没走两步就到了。
大刚家还有别人在,气氛也不好。
“我说大刚媳妇,你们赚钱了也不知道孝敬老人啊!爹,娘还是听村里人说才知道你们赚大钱了……。”
说话的是大刚的大嫂,院子里大刚爹,娘,大哥,弟弟,弟媳都在。
“嫂子,赚啥大钱呀,借东子光捕点鱼,也没卖多少钱,都是村子瞎传的。”大刚媳妇想好了,就是打死不承认。
钱已经藏起来了,他们也不敢去翻,一大早刚听说就过来要孝敬,这是有多怕他家过的好。
“爹呀,已经分家了,这二弟就是非要说没钱,不孝敬您二老谁也没办法,谁也不能去翻去找。”
“就是,爹,娘,村子人说的有鼻子有眼睛的,二哥家指定发财了,就是不想给我们说,也是,谁让咱们是穷亲戚。”
大刚嫂子,弟媳两人一唱一和的,在两位老人面前给他们两口子上眼药,大刚两兄弟就不吱声躲在背后,当透明人。
“大刚你说,赚没赚钱,怎么我们这个当爹娘的还要在别人嘴里听说我儿子赚钱?你就是白眼狼,当初生下来就应该打死你个瘪犊子,不孝的玩意。”
大刚爹越说越激动,越说越生气,都已经脸红脖子粗了,对着亲儿子说着最狠的话。
“爹看你说的,我们怎么不孝了,哪年的养老钱没给,我们说过没赚多少钱你不信,非要信那怕别人过好的长舌妇的话,谁和你一家的?”
“我们过的好了,养老钱也能多给点,别人说两句就过来急赤白脸的,让外人看笑话不,我们过的好能对你们不好么?”
“我们家大刚是您亲儿子吧,那我们赚大钱您应该高兴啊,您儿子出息了,这不是随您吗,虽然现在还没赚到钱。”
“我和大刚多吃点苦,总有赚到的 一天。”
大纲爹没主见东说东倒,西说西摇,大刚媳妇嘴皮子也厉害,叭叭没完,给这一大家子叭叭的送走了。
当然没空手走,晾着的鳀鱼干已经半干了,被拿走一半。
大刚媳妇也都给他们准备出来了,拿走还省的她再跑一趟,所以也没有很生气。
“翠花嫂子,真厉害”赵东说着冲她竖起大拇指。
赵东想这个家得亏有翠花嫂子,不然都要让不省心的妯娌折腾散了,越亲的人越怕你过的比他好,而不是盼着你过得好。
“东子来了,快进来。”
翠花早就看到赵东了,这个家谁啥样赵东可能比她都清楚,也就没啥好说的。
“嫂子我叫大刚和阿健一起去看船,不一定啥样,你过去老宅找我王伯借点钱?”
“哎,这注意好,我中午过去,大刚你们中午回不来吧?”
“说不好,中午可以,钱借到借不到咱们都无所谓”
大刚看着自己老婆和自己发小算计自己老爹,给自己出气,还挺感动的是咋回事。
“哥,怎么还没出来,他们都走半天了”阿健一早就在听墙角,早就都给人说走了,赵东他俩也没出来,他都着急了。
几人也都没啥事了,就一起出发看船。
阿健感慨,“还是我家好,没啥来往亲戚,也就没有糟心的事,家人更简单就阿嫲我两,还能借你们光买船,我阿健也好起来了。”
开始几句说的还挺好,越说越不对味是怎么回事呢?
“大刚别往心里去,谁家都一样鸡飞狗跳。”
“我丈母娘知道了怕是也要来闹。”
二哥是在劝,大哥是真发愁,他丈母娘太厉害了,他也招架不住。
“爹,大姐啥时候回来?”
“不知道,咋了?”
“怕我姐夫那边听说咱们网到鱼,也不好过,要回来一趟吧。”
赵父叹气了,女婿挺好,就是亲家太爱占小便宜,还不是占了自己留着,这边占到的好处都给她闺女了。
这就让人又爱又恨。
这么插科打诨的,大刚的事就过去了,几家都太熟,谁家啥样都知道,谁也不用笑话谁,谁也不藏着掖着,就希望买了船互相扶持日子越过越好,那才有盼头。
这边赵母她们也在说着今早的事。
“你说大刚他爹娘都多余折腾这一趟,被撅一顿走了,啥好处也没有。”
“我都习惯了,有点事不过来就不是他们,来了折腾完,这事就过去了。”
“还得你这人想的开,搁到一般人身上,这家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几人都在聊着早上的事。
只有赵大嫂愁眉苦脸的。
“你咋了,一大早上的,吊啥脸子呢”赵母实在看不去了。
“娘,你说我娘会不会也过来呀,真愁人。”
“过来装点鳀鱼干再回去,还省的你跑娘家了,挺好。”
“那能行吗,在说要钱啥的,可咋整呢?”
“他们不是去看船了吗,不管谁买的都说你出钱你买的,钱都花没了,到时候没钱自己就走了。”
赵母对付亲家也算有经验,这也都是实话,她说的更理直气壮。
赵大嫂表示有被安慰到,自己也想好了,她娘过来就推给婆婆,反正她是不行,害怕……。
李奶和阿健不愧是一家,天天乐呵呵,想法也一样,反正家里没有啥亲戚亲人的,就没有糟心事,还有比亲人更亲的邻居帮扶,这日子再好不过了。
“你大姐这几天应该能回来,都准备一下,家里太小了,怕住不开呀。”
地方不够赵母也为难,冬天冷还不能打地铺,啥时候能盖新房!赵母发愁。
赵东他们在问过好几个村里人,终于找到要卖船的主人家,主动上前说明自己是陈叔介绍来的。
主家挺高兴,给他们迎进屋,也都是本分的实在人,原尾又说一遍,和陈叔说的基本一致。
赵东有心想劝两句,又不知道怎么开口就没有说什么,他也知道自己能做的有限,目前只能先过好自己日子。
两条都是6米多木船,年限也不是特别久,近几年买的,也是两家一起买的,听说他们原本想买三条船,还说有合适的给牵线介绍。
小木船实载有3吨左右,带一个不大的小屋特简陋,也就是遇到雷雨天气有个遮蔽。
这个船二手的也要300多块钱,一行人来到码头。
他们只有赵父会摇橹,分别在海上摇橹划了一圈,试试水。
为了保险起见又请来造船的大师傅帮忙检查一遍,都没问题后才开始讲价,你来我往的,最终一条船350块钱价格成交。
几人一起去村里立字据,开证明,做一个见证,这两条船以后就是他们的。
村长听了确认双方都是自愿的,很爽快的开证明,做见证,又听说还想再买一条船说道。
“我本家兄弟,有一条船,和你们买的差不多,就是吧前段时间生病了,出不了海,想着船就处理掉,你们要不要去看看?”
他们几人听完都相互看一眼,觉得去看看也行,这两条船都办利索了,合适就再买一条,不合适直接划船回家,也不耽误。
“行,走吧,过去看看吧”在外面有事需要拿主意做主的,一般都是最年长的赵父说话。
“我和你们说,去看看你们不亏的,要不是生病也舍不得卖船。”村长说完还叹口气。
在场几人也都理解,这要是换大船卖小船是高兴的事,相反迫不得已卖船,后面生活就更艰难,渔村就是靠渔船做海生存的。
“这条船也不错。”
在码头看到船赵父相中了,船保养的也好,一看就是用心了。
这条小木船也是6米,实载5吨左右,带的小屋子要稍微好点。
还是赵父摇橹在海上划一圈,试试水,一事不劳二主,还是找的前面检查的造船师傅帮忙检查,也没啥问题。
中间赵东出去买两包烟,一包给村长,一包给了造船师傅,两人挺乐呵的接过去。
这条船赵东他们意思也是出350块钱,村长想让加一点,这船被保养的确实太好,主家也是真困难,最后以370元成交,双方也算都满意。
前面字据证明让村长改一下,一条赵大哥赵二哥合伙买的,一条阿健,大刚合伙买的。
赵东这条是他自己买的,村长开好证明,各自的都收好,几人要摇橹回家。
先是在浅海边上赵父交代他们摇橹要注意的,赵父会摇橹还是年轻的时候村里有船,需要海上作业学的,那时候还是吃大锅饭,挣工分。
到赵东他们这一代就都不会,没出海作业挣工分,也没有特意去学过,就知道基本理论,没上手实际操作过。
他们就要学一学摇橹,最开始只是在岸边周围试试水,慢慢掌握技巧,几人都感觉不难,挺好上手,海边人对船都很有天赋,赵父看他们划得有模有样就摇橹回村了。
两人一条船,换着摇橹还不累,刚买到手的船,几人心中还是火热的,就像牛一样有使不完的劲。
这时候让他们摇橹去深海,这股冲劲顶着都敢去试试。
走水路回去要比山路快的多,走山路过来用两个多小时,划船回去只用一个小时,要快一半时间。
老赵家,大刚他们只想苟住,悄悄的到码头回村,只有阿健恨不得昭告世界,他有船了。
毕竟只有阿健家没有打秋风的亲戚…
码头一下子多三条船,这事也瞒不住,在他们村子,买船是大事,谁家买船了,只要停在码头,不出一天全村就都知道,靠的是口口相传。
他们前脚刚到家不久,后面村民就过来了。
“素芬呀!(赵母名字)你家运气是真不错啊,现在日子是过好了,三条船都划回来停码头了。”
“不都是我们家的,还有阿健,大刚的,没办法呀,老头子年纪大,还在码头做工也受不住了。”
“是嘞,不过那一条小木船也还是值不少钱呢,这鱼群我们怎么就没这个好命遇到呢。”
“现在卖鱼的钱也都买船了,积蓄都拿出来才够,以后又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想想都愁。”
“这要搁我身上,就是勒紧裤腰带我也一百个愿意,那可是一条小木船,以后就可以做海讨生活,能赚的更多。”
赵母和村里人聊的起劲,又想炫耀还得苟住,看样子一时半会聊不完。
赵东就和陈秀商量一下,他们自己买线自己织地笼网,手抛网。
手里钱没有多少,现成的网也比较贵,估计除了没买船的他爹,也就阿健能有钱买,剩下的他们都没钱。
就只能自己买线回来做,有李奶,他娘,大刚媳妇,加上两个嫂子,一起做,他们应该也都乐意,人多做的也能快。
陈秀听了点头,也没有啥意见,买完线家里是真没啥钱了。
船已经划回来,后面的事情就要好好规划一下,争取早点赚回买船的钱。
飞盘网是手抛网一种,得持续在海上作业,适用于浅海,下沉比较传统的慢很多,传统网不好上手,飞盘网上手快,传统网携带方便,现在带鱼汛,飞盘网更合适上手。
还有韩国网,就和八卦阵,**阵类似,左右两边各一个带口,中间隔着一张特别大的拦网。
海生物不管是在哪个带口进,最后都会到中间大拦网这里,网口特别大,深度能有10多米,整条网总长能有50米。
一侧绑在礁石上,这时候海洋资源还是特别丰富,礁石带有许多蜉蝣生物,鱼,虾,蟹都喜欢来觅食,各种鲷鱼就喜欢在珊瑚礁石处栖息。
地笼网则是以铁丝作为骨架,网目用15mm网片,围成的四方形,可以折叠式的地笼网,一条网长有2米,是用11个四方的铁丝骨架分割成10个内部相通的20厘米的等边正方形小网笼。
小网笼两边都有间隔式的喇叭状诱鱼洞,倒须网口海里生物只能进不能出。
地笼网两层是圆锥形集鱼网袋,海里生物从诱鱼洞进入地笼网,就会被误导的爬向两端集鱼袋被捕。
织网要比做地笼网简单很多,几家现在一个手抛网,在做两个就可以,赵东打算先把手抛网做出来。
他们先用手抛网划船出去试试手,几个妇女在家做地笼网。
吃完晚饭赵东和家里人说着自己的打算,赵家婆媳都很愿意。
“家里本来就织网,材料有,地笼的材料明天去买回来,大家一起做速度也快。”
“行。”
家里人看都计划好了,也都非常高兴,趁着天还亮,都去织网。
赵家爷几个坐在院子里,边看织网边说话,赵父拿出三叠大团结。
“我和你娘也商量过,这钱呢你们一家一叠都是一百块,买船了手头不宽裕,做正经事我们做父母的得支持。”
“是啊,我和你爹年纪也不大,还能赚,分家时候家里不宽裕,也没有积蓄分你们,这不最近赚了点,补给你们。”
赵父,赵母说话,几个儿媳妇都抬头看过去,有震惊,有惊喜,但是都没有贪婪,老赵家三个儿媳妇娶的在这方面还算不错。
不贪老人手里那点东西。
虽说有点小毛病,但是都在能接受的范围,分寸掌握的都挺好。
“爹,你们留着养老吧,我们手里的都够呢。”
“是啊,爹,赚点钱起早贪黑的,你们留着花。”
赵东看两个哥哥都说完,那也轮到他说了。
“有船了,就不愁赚钱,收起来吧,我们现在都有正经营生能赚钱。”
赵父还挺高兴的,家里穷点,妻贤子孝的,他知足。
“你们拿着吧,我们给阿红(赵东大姐)也准备一百,她出嫁时家里也困难,没给她置办啥,
说起这个我还难受,自强(赵东大姐夫,赵红的丈夫)家条件比我们家好,你姐姐在那边妯娌面前也要矮一头,你们不收阿红也不好收。”
都这么说了,兄弟三个对视一眼,各自拿起一叠钱,赵东递给在边上的陈秀,“先收起来。”
“爹,大哥二哥一条船,这样吧以后咱爷俩一船回来卖钱咱们平分。”
如果平分就是小儿子养老,几个儿子一样的赵父不想单独小儿养,怕时间久了默认他们是小儿子的责任。
“我不用平分,你给我开支就行,按照别人船工开。”
“那哪能行,我亲爹还能给我打工,就卖钱的三分之一给,我占我爹点便宜。”
哥哥嫂子听了也觉得这个分配好,赵父想想也行,就点头同意,赵父该说的都说完,起身回屋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