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终南山下老神医

第二天一早,葛明几人早早的用过了早饭,本打算带着小猴子一起回去,但是小猴子没出现。让丁香去了看,原来还在忙第二窑陶瓷,这等一窑烧好了才能回城里。葛明只好作罢,拜托禄伯照顾好小猴子,等有空派人把小猴子送回去。

同时也嘱咐禄伯留意什么瓷土、高岭土之类的东西,各种土都可以买上一些,因为葛明也不知道哪种土适合烧瓷器。小猴子从小到大做的都是低端的陶器,所用的黏土是完全不同的。嘱咐禄伯不要怕花钱,作坊缺钱了就去县里木匠坊支取。

啰里啰嗦大一堆,最后拉着禄伯的手,让禄伯好好注意身体。禄伯真是又感动又嫌弃,战场上冲杀过的汉子估计最怕的就是啰嗦。

葛明几人这才被禄伯赶上了福伯套好的马车。一大早还算凉爽,回城也没碰上劫道的,到城门正好赶上城门刚开,等到了葛府,葛明先送保镖袁老道回去休息,然后葛明再去给父母请安。

刘氏用完了早饭没多久,正在消食,看到葛明进了房间微微一笑。

“明儿这次居然没有多待上几天?”

葛明笑嘻嘻的说到:“孩子本打算在庄子上多住上几天,不过实在过于想念母亲大人,心里如同长草了一般,所以一大早就回来给母亲大人请安。”

刘氏笑着说到:“就你嘴甜,跟为娘说说,这次在庄子上都做了什么事?”

葛明回答道:“其实也没做什么,主要是打算做点酱料,以后家里和酒楼都用得上。还给袁先生弄了几次绝顶的美食,先生非常满意。”

刘氏嗔怪到:“怎么有美食不送回来给为娘和你父亲尝尝?”

葛明笑着说到:“这次美食有点特别,一般人可不敢吃。”

这话反而引起了刘氏的兴趣,笑着问道:“难道美食还有人不敢吃的?到底是何物?”

葛明说到:“就是知了猴,油炸之后非常美味。”

刘氏自然知道这东西,想到好多爪子,样子丑陋,早饭差点吐出来。大惊的说道:“明儿你疯了不成?那东西怎么能吃的?”

葛明挠挠头说到:“这是好东西啊,庄子上的娃子也喜欢吃,再说他们经常是不上肉。”

刘氏强忍着恶心说到:“这话要是以前确实如此,庄户人家逢年过节能吃上肉就不错了。但是庄子上有了作坊之后不是经常有肉食吃吗?每家都有人在作坊里做工,为娘听说好些人舍不得吃肉,都把肉片子藏在碗底下,拿回家给孩子吃。”

“为娘本来还觉得给庄户上吃这么好花费太大,不过想到这里为娘就不心疼了。庄户都是好庄户,不少人都跟着你父亲出生入死过。你父亲不善经营,庄子上日子一直就不好,要不是我家明儿的主意多,现在还是穷。”

“说起这个,为娘还真要好好感谢感谢我家明儿。”说完把葛明拉到身边,疼爱的摸了摸脑袋。葛明虽然老大不愿意,但是没有办法,只能用傻笑来应对。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只要父母疼爱的摸摸头,那么子女必须傻笑来呼应。

刘氏又接着说到:“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以后不要吃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了,万一吃出个好歹了,为娘可怎么活啊?”

葛明一听这是要上升到一个高度了,就是为了不让吃知了猴。

葛明眼珠子转转,撒娇的说到:“娘亲,虽然咱家和咱们庄子日子都好了不少,但是其他庄子日子依然不好过。”

“前些天在庄子上,禄伯说常有外庄的人在庄子外晃悠,后来袁先生抓了一个回来,一问才知道想要来庄子上做工,不要工钱,管饭就行。”

“那人穿的破破烂烂的,衣服都要成了布条了,看着真是可怜啊。”

刘氏眼圈也红了起来,耐着心的听,然后才问道:“那这跟吃知了猴有什么关系?”葛明挠挠头,好像确实没关系。

于是又接着说到:“袁先生说蝉蛹是药材,说是很多人晚上看不清楚就是因为没肉吃,这东西怎么也是肉,人吃了对身体好。袁先生好像是这么说的,孩儿记得应该没差。”

刘氏想了下说到:“袁道长是让吃不上肉的人吃,我家明儿以后可不许吃了。”

葛明知道答应到:“孩儿知道了。”不吃知了猴,还有蚕蛹、蜂蛹、竹虫、蚂蚱,要不用肉养点“肉芽”吃吃,也就是白花花的蛆虫,那才是真正的重口味。

看到葛明答应以后不吃那些脏东西,刘氏这才放葛明回去。

回到房间看到丁香和小丫正在逗猫,看来没有人能抵抗得了毛茸茸的小东西的诱惑啊。葛明赶紧抢了过来,疼爱的摸摸猫头,番茄发出舒坦的呼噜声来回应。

到了下午的时候下人过来通知葛明,说是袁老道有请,让小郎君赶紧过去下。

基本都是葛明找袁老道,好像袁老道很少主动找过葛明,这让葛明心生疑惑。带着丁香和小丫,去了袁老道住的院子。

看到葛明推门而入,袁老道开心不已,对葛明说到:“小子,老道在庄子上受你启发,感觉应该通过考试来检验你最近的学习成果,于是老道打算考试。老道在这里吃的好、住得好,不然无法跟你父亲交代。”

葛明心里想到,我就知道没什么好事。

“袁道长,考试而已,搞那么正式做什么?”学渣才怕考试,学霸越是考试越兴奋,只是葛明心里没底,不知道袁老道到底要考什么。

袁老道笑呵呵说道:“很简单,全都是你认识的字。”

葛明笑呵呵的说道:“那还等什么?小子已经迫不及待了。”倒是要看看袁老道是怎么出题的。

袁老道也笑呵呵的说到:“既然如此马上就可以开始,考试时间只有一炷香的时间。”说完示意葛明坐好,葛明坐定之后袁老道递过来一张纸。

葛明打开纸一看,顿时觉得傻了眼,上面写着:用学过的字,做一首关于夏天的诗。

葛明脱口问道:“袁先生,这也太难了吧?小子不过识字几个月而已。”

袁老道正色说到:“诗而已,不过是字的堆砌,既然已经学了那么多字,怎么就不能作诗了?再说你以前不过作过几首吗,老道觉得都非常不错。”

“还有,那天考拼音你说每个字的读音都是这些拼音字母组成的,诗也是如此。”葛明此时才知道袁老道多么小心眼了,原来是那次考试袁老道自认为熟练掌握了拼音,但是还是拼不出自己的名字来。难怪说等到城里就来考考本小郎君,这种小心眼,睚眦必报的非君子作为,本小郎君甚是喜欢啊。

葛明嘿嘿一笑,说到:“袁先生,小子当时只不过为了鞭策庄子上的孩子而已。”

袁老道也跟着嘿嘿笑,说道:“难道老道就不是为了鞭策你?”

用你的话打败你,让你无话可说。看来还是要跟袁老道这种人学习,说话确实有点水平。

葛明无奈的笑笑,然后开始构思写点什么。虽然葛明会的古诗不少,但是写夏天的,还有应景儿的,还适合十岁孩子写的,那好像就不多了,真是需要搜肠刮肚。

想了半天总算想到了一个,于是在纸上写到: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袁老道一看顿时傻了眼,这首诗有动有静,写的非常生动。

此时袁老道摸了摸粘在一起的胡子,说到:“这首诗确实不错,虽然没见过葛家小子骑着黄牛唱歌,但是坐在车上唱歌还是有的。尤其是一只雀仔跌落水,两只老虎没耳朵,老道记忆深刻。”

“至于捕蝉也没有,抓蝉蛹倒是每天晚上都干。”说到这里袁老道吧嗒着嘴,接着说到:“你小子确实有点才华。”

葛明嘿嘿一笑,说到:“小子不敢当,都是袁先生教得好。”呵呵,其实是本本小郎君很会抄。

袁老道此刻有些正色,说到:“眼看着就要中秋,等入秋之后天就很快变凉了,老道既然受你所托去趟草原,估计中秋节之后就要出发了,不然下雪之前怕是赶不回来。”

葛明也不由得神情一变。

“是小子私心了,小子承诺的事需要道长帮忙来实现。”

袁老道挥挥手说到:“老道走南闯北也习惯了,这些年来也就在你葛家待着时间最长。你小子太多秘密,也太多惊喜,博学程度让人叹为观止,做事也不像个孩子。”

“老道一直以为你是鬼上身了,不过就算是有如何,你善良聪慧,看不得别人受苦,这就足够了。今天这首诗老道会交给你父亲,也算老道教学有方。”

葛明此刻居然有些伤感,听得出来袁老道意思,从草原回来之后可能不再回葛府了。

“袁先生以为小子不可教了吗?”

袁老道笑着说到:“自然不是,老道去草原还有些日子呢,提前告诉你,到时候免得找不到人教你。”

葛明对袁老道的感情很奇怪,跟这世父母的时间都不如跟着袁老道的时间长。如果袁老道要走,葛明绝对不舍。

也是从这天开始,葛明更加努力的读书,或者就是因为知道了袁老道以后可能会走的缘故。古人伤别离,因为不知道何年何月再次相见。

几天之后小猴子回到了府里,第二窑烧出来的陶器更好,禄伯也让小猴子传来消息说是已经开工了,这也让葛明更加放心了些。

朝堂之上形势瞬息万变,但对平民来说根本没有任何影响,他们不在乎李建成是死是活,也不在乎秦王是不是做了太子,甚至不在乎谁在做皇帝,所求者不过一日两餐,能够果腹而已。

当长安城的压抑气氛让人喘不过气的时候,距离长安不过百里的终南山下,风平浪静,一片祥和。抬头仰望终南山,峰峦叠嶂,云雾缭绕,如诗如画,宛如人间仙境一般。

山脚下有茅屋一座,茅屋用篱笆围了起来,院子里有个小道童正在晾晒草药,看年纪有个十五六岁。终南山的主峰太乙山盛产药材,遍地都是宝,对于痴迷医学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圣地。

院子里除了一个正在晾晒草药的道童之外,还有一个身穿道袍的老人,须发皆白,一张竹榻放在屋檐下,正在榻上闭目养神。看来是刚采药回来,毕竟年纪不小了,大概是需要歇歇筋骨。

安静祥和的氛围很快就打断了,不远处的小路上一匹马正在狂奔,马上坐了一人,不过片刻功夫就到了院子门口。原本闭目养神的老道被马蹄声吵醒,睁开眼睛才发现原来是一名驿卒。

对于老道来说驿卒并不少见,虽然住的的地方极为偏远,但名声在外,总是有人打扰,让老道不胜其烦,心里想着不知道又是什么俗事,总不能让老道好好钻研医术。

只见驿卒跳下马来,在门外对了老道喊了一句:“老神仙,有您老人家的信,好像是河北来的。”

小道童听到有信之后赶紧放下正在晾晒的草药,走出院子接过了驿卒手上的信。驿卒知道老神仙的脾气,也没说什么骑上马就原路返回了。小道童把信递到了老道手上,又继续晾晒草药。

老道看了看信封,皱皱眉头之后把信打开,只见信上不过寥寥数字而已:道兄,速来河北临渝,伤口缝合之术能够起死回生。

如果不是熟人来的书信,老道怕是以为遇上了骗子,居然有人能够起死回生。只是如何缝合伤口,又如何起死回生?书信上居然没说,更让老道看的心里痒痒。心里嘀咕着:袁老道还是这个性子,有事从来不讲明白。

去不去河北?老道琢磨了良久之后还是打算去一下,最近长安城里乱七八糟的,还不如去见见袁老道所说能够起死回生的伤口缝合之术。 可见这个老道的性子差不多被袁老道摸透了,说老道感兴趣的事,但是又不说明,让老道百爪挠心。

老道也是习惯了游历四方的人,说走就能走,这不知超越了后世的多少俗人。吩咐小道童收拾包裹行装,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两人每人一个褡裢,把篱笆门一带就出门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