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狮降世:玄黄初判镇山阿
混沌初开时,盘古左眼化作日月,右眼凝为星辰,睫毛坠落人间,竟在信州地界凝成一座奇峰:狮头昂立东南,狮爪踏云西望,狮尾蜷曲如钟鼓,浑身布满天然的鳞甲纹路,连鬃毛都根根分明,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山民们敬畏地称其为“石狮峰”,却不知这原是天庭镇守北天门的“玄黄狮”的一缕精魄所化。
东汉建武年间,灵山深处的豺狼成灾,常趁夜袭击村落,叼走牲畜与孩童。北天门值守的玄黄狮俯瞰人间,见百姓在月下焚香,哭声直透九霄,心下大恸:“镇邪本是吾责,岂可视而不见?”遂瞒过守将,衔着玉帝亲赐的“震山铃”,化作金光坠入灵山。落地时狮爪踏在峰巅,竟将坚硬的花岗岩踩出五道爪印,震山铃叮当落地,在狮口处凝成清泉,四季不涸。
“好个天生的镇山之地!”玄黄狮甩动鬃毛,金光所及之处,豺狼虎豹皆伏地战栗。它跃上狮头岩,昂首发出第一声怒吼,声如滚雷,惊得山林鸟兽纷纷远遁,连深潭中的巨蟒都浮出水面,朝着石狮峰方向俯首。山民们从门缝里望见金光闪耀的神狮,纷纷跪地叩拜,从此称它为“灵山神狮”。
二、守土安澜:铁爪银须护万家
玄黄狮在狮尾岩下寻得天然洞穴,以神力开辟“镇邪洞”,洞口以震山铃为门,铃上刻满北斗镇魔符文。它白天卧在峰顶守望,鬃毛随风云变幻呈现金、红、青三色——金色示晴,红色预警,青色降雨。每当看见野兽靠近村落,便甩动狮尾,尾端的“雷火珠”便会射出光芒,如利箭般驱赶凶兽。
春播时节,见青壮们耕地艰难,玄黄狮竟主动伏身,让山民们以其背为犁,狮爪踏过之处,硬土自动翻松,播下的种子还未发芽,便有露珠从鬃毛滴落,润及根须。夏日暴雨,它蹲在村口,张开狮口吸走山洪,再化作细雨洒向梯田;秋收割稻,它用尾巴扫平田间杂草,连稻草都自动捆成整齐的草垛;冬雪封山,它趴在隘口,体温融化积雪,为百姓踏出安全的山路。
最得孩子们欢心的,是玄黄狮用爪子在沙滩上画的“镇魔拳谱”。它教孩童们“狮子甩头”“扑击三式”,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吓退野兽。当孩子们骑在它背上撒娇时,它便闭上眼睛,任由小手掌揪扯鬃毛,喉间发出低低的呼噜声,像极了人间的大猫。
三、岁月如金:铃音深处稻粱肥
如此守护十年,灵山一带再无兽患,连最凶猛的吊睛白额虎,都远远绕开石狮峰。山民们在峰脚修建“镇狮祠”,每逢初一十五,便以新收的稻米、自酿的米酒祭祀,香火缭绕中,玄黄狮常化作金光融入祠堂的石狮雕像,默默接受百姓的感恩。
某日,村落里的李老汉抱着高烧的孙子来求,玄黄狮见状,竟吐出震山铃上的“镇邪珠”,让老汉煮水喂服。珠子在沸水中旋转,竟浮现出药草图谱,指引人们去峰后采摘“狮耳草”——此草生在狮形岩缝中,叶片如狮耳,能治百病。病愈的孩童们从此称它为“狮子爷爷”,每逢路过峰脚,便会摘朵山花插在石狮雕像的鬃毛间。
随着声名远播,常有外乡猎户慕名前来,求神狮护佑。玄黄狮总是摇头:“吾只护灵山一方,然众生皆需自护。”遂教猎户们辨识野兽足迹,制作陷阱,又将震山铃的符文刻在他们的猎刀上,从此外乡猎户进山,竟也能平安归来。
四、天诏惊雷:金阙严威破雾来
东汉永和年间,玄黄狮正在峰顶观星,忽见北斗七星连结成“囚”状,心知天庭已察觉它的行踪。三日后,巨灵神率“三十六雷将”踏云而来,手中托着玉帝金旨,声如霹雳:“下界玄黄狮,私离神位,乱施神通,着即卸去神职,永镇幽冥狱!”
山民们闻讯赶来,将石狮峰围得水泄不通。李老汉的孙子如今已过而立,抱着自己的孙子跪在最前列:“神狮护了我们二十年,若要拿它,就先让我们死在这狮爪下!”百姓们抬着新收的“狮牙稻”(米粒饱满如狮齿,得神狮鬃毛露水灌溉所生),堆在天兵面前,哭声震天。
玄黄狮轻舔李老汉的额头,将震山铃摘下,放在他手中:“莫怕,吾本是天地间一灵物,守护本是天性。”转身对巨灵神拱手:“容我与百姓作别,自会随你们回天。”却在低头时,以兽语告知最聪慧的猎人阿虎:“子时三刻,取吾藏在狮爪下的‘玄黄精魄’,嵌入峰巅岩缝。”
五、狮战九霄:铁骨铜鬃抗天威
紫微天网降下时,玄黄狮正卧在镇邪洞前,任由百姓抚摸鬃毛。三十六雷将祭起“天罡雷链”,妄图锁住它的四肢,却见它突然昂首,震山铃发出万道金光,将雷链击成齑粉。“尔等可知,此峰乃盘古睫毛所化,吾与它本是一体?”玄黄狮甩动鬃毛,每根金毛都化作利刃,与雷将们的兵器相撞,火星四溅。
巨灵神大怒,挥起宣花板斧劈向狮头,玄黄狮不躲不闪,狮口大张,竟将斧头咬住。“老狮,你敢抗天条?”巨灵神的手臂被震得发麻。玄黄狮却道:“天条若不护民,便是伪条!”说罢甩头,巨灵神竟被甩得倒飞十里,斧头断成两截,落在峰脚化作“试斧石”。
雷部正神见状,祭出“五雷天罡鼓”,鼓声震得山体摇晃。玄黄狮深知再拖下去灵山必毁,遂仰天长啸,浑身金毛竖起,与石狮峰的岩纹共鸣。但见整座山峰发出金光,狮爪处涌出玄黄二气,化作护山大阵,连天上的云都被染成金色。
六、化石为狮:玄精凝魄护千劫
当第十七道“天刑雷”劈落时,玄黄狮的金毛已焦黑大半,震山铃碎成三瓣。它望着山脚下跪求的百姓,忽然露出微笑——那是十年前初见孩童时的温柔。“吾去后,峰即吾身,铃即吾魂。”说罢,双爪按在狮头岩上,浑身渐渐石化,唯有额间的“玄黄精魄”,化作最后一道金光,注入峰顶的震山铃残片。
“狮子爷爷!”阿虎哭喊着扑向渐渐石化的神狮,只见它的瞳孔化作两颗黑曜石,永远凝视着东南方的村落;鬃毛凝固成岩纹,却在风雨中发出细微的铃音;狮爪深深陷入岩缝,竟与山峰融为一体,形成“五爪护山”的天然奇观。
天兵们见“人峰共生”已成,知道再难动摇石狮峰,只得悻悻回天。临行前,巨灵神望着石像叹道:“痴兽,你可知这一化,便是永堕凡界,再无重返天庭之日?”却不知,石像的喉间,正回荡着震山铃的余音——那是它留给人间的最后守护。
七、狮魂不灭:千年风雨刻征尘
三国时期,灵山遭遇百年一遇的山匪,千余人马气势汹汹而来。当匪首的刀劈向石狮峰时,石像眼中突然射出金光,吼声回荡山间,吓得匪众战马受惊,纷纷坠崖;唐代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路过,见石像鬃毛间凝结的露珠能治眼疾,遂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石狮峰露,明目去翳”;宋代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夜宿镇狮祠,梦见神狮踏云而来,醒后在岩壁题下“金狮一吼万魔惊,护得人间草木青”。
近代抗战时期,日军企图炸毁石狮峰修建炮台,炸药却在石像前莫名失效,指挥官夜梦金狮怒吼,醒来发现军刀上布满爪痕,遂仓皇撤退;20世纪90年代,灵山遭遇强台风,其他山峰树木倒伏,唯有石狮峰周围十里,树木皆向石像方向倾斜,形成“万木朝狮”的奇观。
八、云深狮影:松涛犹闻震山音
霜降,灵山景区的登山道上,导游小王正指着远处的狮形巨峰:“那就是石狮峰,岩体上的鳞甲纹路和狮爪印都是天然形成的,科学解释是花岗岩风化所致,但我们当地人都说是神狮的化身……”
游客们在“镇狮祠”前驻足,抚摸着石像的鬃毛,感受着岩石上的天然纹路。一位来自北方的老人忽然落泪:“我爷爷说,当年逃荒到灵山,是神狮用鬃毛为他们指路,才找到这片乐土。”祠内的功德簿上,记满了百姓的祈愿:“求神狮护佑孩子平安”“愿山林永远青翠”。
暮色中,山风掠过石狮峰,竟传来隐隐的狮吼声——那是风吹过岩缝的自然声响,却让人心生敬畏。石像的眼睛在夕阳下闪烁,仿佛下一刻就会甩动鬃毛,再次发出震山怒吼。
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石狮峰的轮廓在夜色中愈发清晰,像一位永远不会倒下的守护者。山民们知道,神狮从未离开,它的灵魂早已融入山峰,融入每一缕山风,每一滴清泉,每一片守护着他们的土地。而关于它的传说,就像峰顶的震山铃余音,在灵山的云雾中,在百姓的口耳间,永远回荡。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