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不给面子的人

敖德海和赵玉将尿素一袋袋搬到地边,热得满头大汗,却干劲十足。

“德海,陈老板真说要给我们红包?”

“嗯啊,就是不知有多少。”

“他都说出嘴了,应该少不了吧,这半个月,陈老板得出了近万斤菜了,他还能小气了不成。”

“希望吧。”

两人还没在陈家志手下拿到第一个月工资,但胃口早早就被吊足了。

不论是收菜算提成,还是今天说的红包,都让两人干活充满了劲。

而其实陈家志目前连一个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但他早就掌握了画饼这门技术。

在两人施肥浇水一小会儿后,陈家志也来到了地里。

等完成一块地的追肥浇水后,几人才去收菜。

丝瓜、苦瓜、豇豆、菜豆的采摘任务依然交给李秀,敖德海两人去采收空心菜。

空心菜有些茎杆已渐渐变老,割的时候要割掉一大截老掉的茎杆。

甚至偶有开花的空心菜。

而陈家志则独自去收菜心,现在只有露天的‘烂菜心’,前期没怎么管,导致出现了跳甲。

跳甲俗称“土崩子”“圡跳搔”,是叶菜的最主要虫害之一。

被危害的菜心叶片上会出现虫眼,严重影响商品品相。

陈家志只能挑选着收。

主要是30斤排菜心,这个客户其实陈家志没说几句话,但对方就是很干脆利落。

价钱都不怎么问。

每天就是来报数、结账、走人,给陈家志都有点整不会了。

所以他想尽可能保住这个客户。

为此,6号地有一块本该寿终正寝的小菜心苗都被他留了下来,就为了尽快衔接上5.9号播种的菜心。

其它的菜心客户其实他并不怎么在意。

市场不好,菜不好,这菜收得其实不太爽,让人很烦躁。

只有李秀例外。

天气好,让丝瓜、苦瓜、豇豆和菜豆的品相和产量都不错,她一个人就包揽了采收的活。

夜幕降临,在蝉鸣蛙叫声中,陈家志轻声而起。

出门后,刘明华正在坝子里靠在自行车上等他。

“早~”

“今天菜比昨天又少了些哈。”

菜少,也就意味着收入少,夜色下的刘明华目光游离不定,有些犹豫。

陈家志还有些困倦,没有注意到:“嗯,这两天没那么好卖,少拉点去。”

众菜农也都陆续起床,装菜,然后骑着车向市场奔去。

这是这半个月来,陈家志第一次骑车这么轻松,因为菜少。

不过市场并没有因为他菜变少了就变得友好。

其他人菜变多了。

他们来得算早的,但一进入流动摊贩摆摊的巷道,巷道两边已来了不少菜农。

每个人都至少有一大筐菜。

而且品相还都不耐。

陈家志的菜,除了丝瓜外,其它的都没有多大优势。

有一些‘老客户’拿着拿着菜,就不见了人影,其实就是去其它地方买了。

卸车,然后就是可怜兮兮的蹲守。

“哎哟,陈菜农,你这菜还这么多啊,你这种了多少地啊!”

零售摊贩张姐拿着手电筒照着筐里的菜不停打量,有些讶然,这小菜农近半个月的出菜量让人惊叹。

前些天市场菜少时,他一人就能弄来七八百斤菜。

现在市场菜多了,他还有三四百斤~

张姐在市场进货也很久了,还是第一次见到出菜这么多的小菜农。

陈家志笑道:“不多,也就六七亩,有四亩还是才接过来的。”

“厉害!”张姐笑道:“难怪晒那么黑,这都是凭本事种出来的,装菜吧,一样15斤。”

她甚至连价钱都还没问。

陈家志也按市场价给她计算,这就是老顾客的默契。

“来,菜农,一共54元,给你。”

好歹是开张了,不知为何,陈家志感觉去送菜的刘明华都仿佛松了一口气。

随后又是等待。

菜多了后,一些采购就喜欢多睡会儿懒觉,反正晚点去市场也能买到菜。

看到眼熟的买主,陈家志就会主动招呼,“今天装点什么?”

大多数时候都没有收获,但一些老客户也会给面子,帮他处理掉一些蔬菜。

毕竟对工厂等单位来说,菜的好坏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很多采购在乎的也不是菜的品质,而是价格,以及稳定性。

对他们来说,稳定性的重要程度有时甚至大于价格,毕竟这时蔬菜经常容易短缺。

陈家志这半个月的出菜量很突出,让很多人都记住了他,保不齐以后就需要求到他。

所以当陈家志放下前段时间的傲气,主动揽客时,很多采购都愿意卖他面子。

“装吧,装吧,哎,拿你没办法。”

“够了,够了,陈菜农,我要不到那么多货。”

陈家志才不管他,反手就是一句:“昨天你在我这儿拿了货后,还去其它地方拿了货,今天肯定也没拿够~”

这时,又走过一个熟客,路过陈家志摊位时,脚步有些匆忙,陈家志直接喊道:

“377,刚才我放了20斤空心菜到你车上~什么时候有空结下账啊。”

“我靠,陈菜农,你又来~”

“今天不结也行,下次你来买菜一起算。”

“吊毛,我服了你了。”

车牌尾号3位数是377的顾客掉头数出8块钱放在菜面上,临走了又抽回了一块钱。

陈家志也不在意,拿起7块钱放进包里。

即使同样的卖菜方式,陈家志前几天已经用了好几次,刘明华和其它几位菜农再次看到依然叹为观止。

太踏马熟练了~

一点生涩感都没有。

李明坤看向脸皮同样很厚的易定干:“你要不要试试这样卖菜?”

“我前天试了,人家到现在都还没给钱,说他没要我的货。”易定干无奈说道:“太难了,我学不会。”

李明坤叹道:“现在只有卷毛菜头能每天让秀才吃瘪了。”

易定干:“那厮现在要天亮了才来。”

陈家志没注意几人的谈话,他菜多,压力大,在卖菜装菜时还要注意来往的人群。

遇到熟客就搭话,然后回忆他们过往拿菜的信息,尤其是在笔记本上有送货记录的。

这些人比较重信誉,强塞容易回款。

多半也长期在附近市场活动,真没给钱,以后菜俏时总会再来,记住信息到时一起算。

只是目前还没出现赖账的,说明他看人下菜的本事在这个时代的市场也很适用。

毕竟是蔬菜供求偏紧的时代,采购还是愿意和有本事的菜农搞好关系。

在一点点的磨时间中,菜也在变少。

正当陈家志埋头装菜时,一道光线照进了旁边的排菜心里。

他以为是老客户18号档口来了。

抬头一看,确实是老客户,不过是跑了的老客户:和尚。

陈家志下意识的以为和尚要装菜,然而,和尚看到了他的动作,却说道:

“噢,我不是来买菜的,只是走到这里了,就顺路来看看。”

“呃……”

陈家志心中骂娘,你还挺有闲情雅致的啊。

和尚看了下菜心,嘴上没说什么就走了,但陈家志分明看到了他脸上的鄙夷,以及想他想表达的意思。

“小菜农就是小菜农~”

他最近菜心品相确实较差,即使精心挑选的排菜心也只能说是一般。

陈家志默默记下这笔账。

徐和想着刚刚小菜农的菜,心里还微微有些庆幸自己前段时间溜得快,不然长期拿他的货,肯定得给酒店留下不好的印象。

自己虽然是关系户,但也是有追求的关系户。

生意有一搭没一搭的,又蹲守了十几分钟,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传来。

“排菜心30斤,今天多少钱?”

“30元。”

“明天还是这么多。”

3张10元的钞票被放在了菜筐面上,然后来人就这么走了,期间可能只能看了一两眼菜的品相。

这就是本市场18号档口。

陈家志已经习惯了他的风格,连对方姓氏都还不知道。

刘明华又默默去送货,走在路上时,他心里很纠结,进厂的事有着落了,工资没有陈家志给的高。

而且跟了陈家志一段时间后,看他在市场上和采购商们斗智斗勇,一晚上收入就是大几百元,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但贾素珍进了厂,他有些不放心,在挣扎了一路后,刘明华回来后向正在笔记本上做记录的陈家志说道:“明晚我可能就不来了。”

“不来了啊~”

陈家志愣了愣神,有些突然。

刘明华:“我估计你也没多少菜了,后面一个人应该忙得过来。”

陈家志嘴唇蠕动,想说再过**天我菜又多了,但灯光下的刘明华眼神很坚定。

“找到工作了?”

“嗯,和素珍一个厂。”

“哦~好。”顿了顿,陈家志就包里摸出15元,说:“这是今天的,嗯…以后有需要,也可以再来找我,估计到时候我做大了,还需要人。”

刘明华只是点了点头,他估计很难了,这些天,他一直没敢和素珍说他在给陈家志帮忙。

不知不觉,天亮了。

陈家志依然还剩有三四十斤空心菜。

“噢~”

“来了~”

听到众人的声音,陈家志偏头向一侧看去,不出意外,卷毛菜头来了,整个市场最不给他陈菜农面子的人。

1994:菜农逆袭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