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笔名,余则成

有机会的话,翟远还是想拿到黎志鹰手里那些股份。

采编部门的人才倒是其次。

将军澳工业邨,原《禁果日报》三间满设备的印刷厂和办公楼能做的事可太多了。

黎志鹰生前财大气粗,禁果开业便向全港第一大报的方向奋斗,进口的全是崭新机器,场地租期二十年起步,两家报纸合并全拢在一起。

倘若拿不回股份,这些东西都将被港府拿去拍卖。

那他岂不是白死了?

“你是不是拿着港府高官的把柄?又或者出盘外招?”

何世柱又一次以股东当事人的身份参加完庭辩。

难以置信的打电话给翟远:“顶你个肺,今天庭上的法官、议员包括基金会的负责人突然换了副面孔,居然同意你提出的要求,300万港币都不必付,象征性拿一块钱存进基金会,黎志鹰那50%的无主遗产就全部归你所有。”

涉及到港府部门,庭辩不对外公开。

翟远自己又懒得出庭,突然听到这个消息时也愣了下。

旋即反应了过来,果然是怕我另起炉灶,失去这个日销20万份的舆论喉舌。

这样看来那条黑金线还没断,依旧有人在密切关注动向。

翟远握着电话微笑道:“可能看我生得靓仔。”

“是就最好。”何世柱呵呵笑声透过听筒,饱含深意道:“不过要小心被人家当做刀来用。”

《九一日报》保留了禁果原班底,群魔乱舞,在亲内地的人看来臭名昭著。

何世柱已经算是中间派,此时仍忍不住提醒。

“放心何伯,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翟远笑着回一句,挂断电话,扭过脸望向身边二十一岁女大学生周海玫。

女大生刚适应大学生活,今天来九一文化探班。

“九一文化你随时过来都没问题。”

翟远坐在办公桌,招呼周海玫跨坐在腿上,一副为你找想的口吻:“但是九一娱乐就不要随便过去。”

周海玫不满道:“为什么?”

翟远哼了声:“女明星太多,怕你又呷飞醋不开心。”

“我都向你道歉了,真小气!”周海玫噘起嘴说着,捏着翟远嘴角往上提:“不去就不去喽,笑一个。”

翟远敷衍的挤个笑脸,从抽屉里取出几盒录音带。

“有几段录音非常重要,关乎到你表哥我的身家性命,所以我只敢拿给你听。”

翟远说着又取过一部Walkman的随身听,插入盒带将耳机递给周海玫:“你高材生来的嘛,听完告诉里面的人我讲了什么。”

毕竟不是母语,英语这玩意儿应试考分再高,实际交流起来依旧费劲。

翟家门上唯一的高材生周海玫戴上耳机,听得认真,不时还要反复倒带勾连语义。

一盒录音带听完,表妹脸色变的越来越严肃。

终于知道翟远所说的‘身家性命’是什么意思。

“听完了?里面讲咩?”

“里面的人一个叫黎,另一个叫西蒙。”

周海玫深吸口气,声音发沉道:“讲的是七月份连续三宗串联炸弹案,通过恐怖分子在香江制造恐慌情绪,会有金主提供支持。”

翟远轻一点头表示了解。

其实从当初提到这件事时,黎志鹰的反应已经能判断出大概,如今这盒录音带才算坐实这件事。

其他带子里叫什么司徒、森哥、安生和红衣主教的名字,翟远七七八八都能对上身份。

唯独这位西蒙不知什么来头,听起来像个鬼佬。

也只有鬼佬才敢搞出爆炸案这么大的动静。

周海玫见翟远沉吟不语,蹙眉担忧的说:“很危险呀,不如把带子交给差佬去调查?”

翟远听她说的天真,不禁莞尔:“这件事你知我知,如果有第三个人知道,下次炸弹可能就摆在我办公室里。”

周海玫顿时被吓得小脸发白,紧紧抱住翟远,搞不懂他怎么卷进这种事里。

“所以要守口如瓶,明白?”

“嗯!”

“乖啦~来,这里还有几卷英文带子,一并帮我听完。”

……

一铺搞定《九一日报》剩余的股份。

如今公司两大股东,翟远持股90%,何世柱原本那部分被稀释的只剩10%。

翟远在表妹的翻译下,对欧西老板的行情价格有个初步了解。

相较之下,黎志鹰开出每月100万美金的价码,简直是蚊子腿相仿。

录音里鬼佬不单是出钱,还能提供给大把资源,承诺将来会让东亚的小弟国家一路绿灯,分分钟让报纸四处开花。

老实讲,翟远很心动。

但却依旧迟迟不见有人联系自己。

“《内地往事》专栏照旧,其他禁果过来的那批主笔,涉及到敏感言论的版面先停一停。”

翟远琢磨了两天,决定试探一下。

先砍掉禁果原本用来带节奏的几个版面,换上中规中矩的本港新闻。

接着又吩咐潘永强:“禁果来的班底是以前《天天日报》的人,你看着处理就好,不过连载版面的倪诓我不中意,通知他不用再寄稿件过来。”

“倪先生是目前香江最畅销的作家,金良庸写武侠,他写科幻,不少读者都是冲着他的连载才买报纸,赶他走我怕会降低销量。”

潘永强闻言踌躇道:“就算换人也需要时间约稿,况且现在香江作家很少了。”

香江的文学种子,与娱乐圈明星差不多,向来是靠南下的人才支撑。

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巴金、茅盾南下,到郭沫若、林语堂、臧克家,先后两次成为香江文学史上的中坚力量。

五十年代又有第三次作家南下,即是现在的张爱玲、金良庸、梁羽生、倪诓这些人。

第四次则集中在最近些年,出现了东瑞、巴桐、颜纯钩等新生代作家。

看起来的确有些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

也无怪乎潘永强会有些担忧,倪诓如今炙手可热,能带动不少报纸销量,否则也拿不到那么高的价格。

翟远摇摇头,依旧坚持道:“换!”

潘永强见状叹口气,只得同意:“那我尽快去外边找其他人约稿。”

“不必那么麻烦。”翟远瞥了他一眼,指了指自己:“未来文坛新星就坐在你面前,还用得着去外面约稿?”

潘永强:“啊?”

…………

“这是什么意思?”

司徒铭柱手里拿一份改版后的《九一日报》,面带不解:“大刀阔斧砍掉原本禁果的版面,但又保留了《内地往事》的专栏,开除倪诓,停掉他用天外邪魔来映射内地的,偏偏又换上一本更露骨的连载。”

反复横跳?

司徒铭柱摸不清翟远想干什么。

杨森却看得透彻,笑道:“这是在试探我们的反应,黎志鹰这个中间人挂掉,《大公报》批的他回不去左边阵营,所以用这种方式释放讯号。”

杨森扶了下金丝眼镜,端详起桌上新开的连载版面。

‘今日起本报将中止与倪诓先生的一切合作,其中原因不足为外人道也。同时,神秘作家携新作品《三体》正式与广大读者见面。一直以来,香江科幻模仿西方文学影视作品颇多,亦或者假借悬念冠以科幻之名,一味求快舍弃质量,终究难以摆脱虎头蛇尾的武侠风格,相信《三体》的出现会开启科幻作品之新时代,引领新的文学浪潮……’

单一则写在前面的声明预告,便足够引人遐想。

中止合作,原因不足为外人道也?

怎么听都像是将矛头对准倪诓,一副他做错事但我不能说的白莲花口吻。

如果这还算不上什么,后面一串则属于明着向倪诓开炮了。

香江有几个写科幻的作家?用一只手数都嫌多余,模仿西方作品、虎头蛇尾、假借科幻写武侠,作品一味求快舍弃质量……

你不妨把话说的再明显一些。

声明之后,是三千字左右的正文,恰好占了两个版面。

彼时金良庸在明报连载十四部天书,日常刊文两千字左右。

倪诓供稿更快,号称人肉印钞机,出道至今已经写了近八千万字,但基本也维持着每份报纸两千到四千字的排版。

杨森的目光落在正文上面。

开篇就是欧西老板最爱看的那段历史。

迅速扫完全文。

杨森又觉得平平无奇。

文笔普普通通,单论开头也看不出什么情节。

他又将目光落在开篇部分。

《三体》

作者:余则成。

杨森收回目光,扭过脸望向司徒铭柱,问:“不讲报纸,你觉得这个翟远怎么样?”

司徒铭柱略作沉吟:“黎志鹰这件事做的太尽,我其实并不太满意。”

“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我倒是觉得这种人不错,只要喂饱他就好,他一个人吃得了多少?就怕满口仁义道理。”

杨森笑着摘下眼镜:“我收到风又快要增设议员席位,能安排多少自己人参与立法就在这几年,时间紧迫啊司徒!那句话怎么讲?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即是好猫,既然这位翟老板还在摇摆不定,我们就帮他定下来。他不是和宝岛关系很差?只要肯合作,《九一日报》明年就可以去宝岛驻设机构,保证他一路绿灯……”

1982从香江开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