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至诚君子也

宋濂是谁?

很多人可能更加熟悉他的徒弟,方孝孺。

对,就是那个被祝枝山造谣,说他被朱棣诛十族的人。

很多人对宋濂的了解,应该是来自于两个地方。

其一是某部影视剧,将他塑造成了一个古板不通时务的儒生。

还将洪武三十年发生的南北榜案,挪到洪武初年,魔改一番后扣在了他的头上。

如果是通过这部剧认识他的人,想必对他的观感不会太好。

其二就是课本上的那篇文章,《送东阳马生序》。

这是一篇情深意切,对晚辈充满了关怀和殷切期望的文章。

但很多看过这篇文章的人,却认为他很虚伪。

原因很简单,在文章里他是以自己的经历为榜样,来劝诫别人的。

给人一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感觉。

前世马钰在网上就碰到过不少持这个观点的人,还和那些人互喷过。

用现代的话来讲,这篇文章其实就讲了一个内容,出身寒微该如何实现阶级跃迁。

这篇文章有个大前提,那就是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很多人说,我读书了不但没改变命运还花了很多钱,这就是个谎言。

有没有一种可能,读的书还是不够多学的不够深?

说个不是很冷的冷知识,咱们学的高等数学,已经是四五百年前的知识了。

对于想搞科研的人来说,高等数学算是最基础的门槛。

如果一个人高等数学一塌糊涂,就说学理科没出路,是不是显得很无语。

这只是举个例子,读书改变命运,有个前提是要学的精深。

起码要跨过一个门槛,才能去谈改变命运这事儿。

做不到这一点,那确实什么都改变不了。

宋濂自幼家贫书都读不起,只能问别人家借书。

那些有能力藏书的都是什么人?至少也是小地主。

非亲非故人家凭什么把书借给你?

这时候,你就得表现出自己的不同常人之处,以此来打动别人。

宋濂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余幼时即嗜学’。

‘嗜学’就是他的标签,他不光嗜学,还很聪慧为人还很谦谨。

在华夏的文化传统里,对喜欢学习又掌握知识的人,总是会另眼相看的。

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混子也不会去主动招惹学习好的那一批学生。

用现代话来说,宋濂给自己打造了一个很完美的人设,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十里八村都知道他嗜学,‘藏书之家’也想和他结个善缘,就把书借给了他。

而他并没有以此自傲,挥霍别人的信任。

相反,他表现的更加谦恭,借的书都妥善保存,每次都按时还回去。

如此一来二去,他的名声就越来越大。

一个好名声的意义,中国人应该都明白。

家里没钱拜不起名师,怎么办?

先找身边有学问的人请教问题。

身边认识的人问了一遍,那同乡同县总该有一些有学问的人吧?

厚着脸皮上门去讨教。

之前他积累的名声就能发挥作用了,至少获得了去拜访的资格。

到了之后态度摆的端正点,人家发脾气了就受着,等别人高兴了再上去请教问题。

到了这个时候,别人往往会给他讲上几句。

如此这般,学识越来越深厚,名声也会越来越大。

最终实现阶级的跃迁。

而且宋濂绝不是什么腐儒,他很清楚以自己的经历写文章,会遭到什么样的怀疑。

在文章最后人家直接就表明了。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出身寒微想要改变命运,就得付出更多努力。

这就是宋濂想要告诉后人的话。

非常的诚恳,怎么都不能说他是虚伪。

马钰就是因为这篇文章知道的宋濂,然后去搜了他的生平和著作。

宋濂在元末明初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就这么说吧,同时代所有读书人在他面前,都得低一头。

当之无愧的文魁。

且他还深度参与了明初的礼法制定,与李善长为首的‘严法’派相抗衡,主张治民以德,当慎用刑罚。

当然,现代人看古人是有上帝视角的,宋濂也有很多缺陷和不足。

比如过于推崇圣王之治,过于理想化而轻实际。

对管子和荀子的思想持否定态度,不过他并未全盘否定,还是认可其中关于教化、实用方面的策略的。

这也是为何他不反对看一看管荀之书,却无法接受‘孔孟为本,管荀为用’这个观点的原因。

正因为知道宋濂是谁,马钰才觉得这事儿很魔幻。

这比让奔波儿灞除掉唐僧师徒还扯淡好吧。

“让我和宋……潜溪先生讨论学问,这玩笑一点都不好笑。”

朱标连忙说道:“没开玩笑,真的是宋师想要见一见你。”

马钰无语的道:“不是……就算我家长辈来了,在他面前也得执弟子礼。”

“让我和他讨论学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朱标心道,你小子还是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的吗,不错不错。

“马兄,非是我要为难于你,实在是宋师要求我无法拒绝,还请……”

马钰打断他,干脆的道:“此事休要再提,就当我没听过……”

“这酒你也带回去吧,我喝不起。”

朱标见他真要撂挑子,心下不禁有些着急,就准备再劝。

“咳。”朱樉干咳一声,插话道:

“马兄,宋老头的脾气我知道,若你避而不见,就只有两个结果。”

“要么大哥被逐出师门,要么一辈子别想再看管荀之书。”

马钰顿了一下,转过头不看朱标,说道:

“我一个将死之人,请恕我无能为力。”

朱樉眼珠子一转,说道:“马兄,你与我大哥相识一场,也不想看到他……”

“二弟。”朱标出口打断他,然后郑重的朝马钰行了个大礼:

“我与马兄一见如故,虽然只第二次相见,心中实则已经将你当做好友。”

“我知道此事太过强人所难,但实在别无他法,只能向你求助。”

“不求马兄能说服宋师,只需将你对“本用”观点讲与他听。”

“之后不论宋师是否接受,文都坦然接受无憾矣。”

马钰犹豫了。

看着态度诚恳的朱标,想想别人一家子对自己的照顾,拒绝的话怎么都说不出口。

而且,穿越一趟要说对古代名人没有好奇心,那就是骗人的。

他为啥非要等朱元璋回来,而不是自尽少受点罪?

嘴上说是为了当面喷朱元璋,实际上还是好奇心作祟,想要见一见这位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重要人物。

现在有个机会当面见一见当代学界第一人,他还是有些心动的。

更何况朱标说的也有道理,大家都知道自己和宋濂没法比。

被他教做人是很正常的,根本没什么可丢人的。

自己只需要说出个一二三就足够了。

如果能说出一些亮点,反倒是更能衬托出自己的不凡。

至于能不能说出点什么新鲜玩意儿,这一点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大不了将教员的某些观点拿出来,肯定能吓他们一大跳。

反正自己一个将死之人,还怕说的话太离经叛道被杀是咋地?

想到这里,他终于有了决定。

只见他缓缓转过头,注视着朱标,道:

“我可以见他,将我的观点说与他听。”

朱标大喜:“谢马兄……”

马钰摆摆手,说道:“你先别高兴,我有个条件。”

朱标并不意外,说道:“有什么条件马兄尽管说,只要我能做到,必不推迟。”

马钰严肃的道:“如果你能逃得过朱元璋的屠刀,有机会走上高位,请善待百姓。”

朱樉一愣,他本以为马钰会要美酒美食什么的,或者死后和家人葬在一起。

没想到竟然是善待百姓。

这不禁让他想起了前几日,马钰满脸痛苦的念‘百姓苦’的画面。

原来他竟然如此心系百姓。

朱标也不禁肃然起敬,之前发生的事情他也知道,还知道马钰念的是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不过他毕竟不在当场,感触并不是很深,也没有太过放在心上。

今天不一样,一切都是亲历。

马钰愿意直面宋濂的压力,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之前对他的照顾。

这是义。

然后所提的条件,竟然是善待百姓。

这是仁。

要知道,他可是死囚。

马钰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想到万民,这才是真正的仁义啊。

再想到自己伪装身份,一次次欺骗他,朱标心中更是羞愧:

“马兄请放心,将来我一定会善待百姓,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事情谈妥,朱标也没有多呆,很快就离开返回宫中。

等他离开,马钰却坐立不安起来。

刚才是被情绪左右,答应了见宋濂。

此时冷静下来,心就开始慌了。

这可是宋濂啊。

虽说两人差距太大,自己被单方面教育是很正常的。

可这不意味着,他不想有所表现。

至少也不能太丢人啊。

可他实在不知道,要如何说才能不丢人。

总不能真的将教员他老人家搬出来吧?

就在这时,朱樉在一旁说道:“呦,这会儿知道害怕了?”

“之前看你高谈阔论,天老大你老二的样子,还以为多厉害呢。”

相识这么多天,马钰早就知道了他的性格,也没有生气,而是反击道:

“呵,我至少敢直面他,不像某些人就只会耍嘴皮子,真见了他屁都不敢放一个。”

朱樉被戳中痛处,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什么叫屁……我那是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的事儿,怎么能叫不敢反驳。”

接着就是诸如‘疾学在于尊师’、‘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之类的话。

惹的马钰哈哈大笑。

朱樉更气了,指着他怒道:“马钰你休要得意,真见了宋濂别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就行。”

马钰也来了兴趣,决定逗一逗他:

“哦,如果我能与他正常交谈你当如何?”

“那我就……”朱樉话才出口,猛然醒悟过来。

这马钰很邪门,搞不好真的能和宋濂正常交流,于是及时改口道:

“能与他正常交流的多了去了,我也能,还经常当面反驳他,所以这老头才讨厌我。”

“你与他正常交流不算什么,能与他正面交锋才算本事。”

马钰顺着他的话说道:“有道理,那如果我能做到呢?你待如何?”

朱樉说道:“我答应你一个条件。”

马钰接着说道:“那如果我能说出个一二三,让他无话可说呢?”

朱樉嗤笑道:“就你?真是癞蛤蟆打哈欠,口气大。”

马钰心道,这年头就有这个俗语了吗?

他当然不认为自己能说的过宋濂,这么说纯粹是为了逗李武玩。

“你先别管我是不是说大话,就说我要是能做到,你待如何。”

朱樉也上头了,说道:“你要是能做到,以后我唯你马首是瞻。”

马钰一拍大腿,说道:“好,君子一言。”

朱樉也一拍桌子:“驷马难追。”

与朱樉这么一闹,马钰心中的压力小了很多,终于可以冷静下来思考。

很快就有了主意。

辩论最重要的就是发挥自己的长处,攻击对方的短处。

自己的长处自然是穿越带来的信息差。

宋濂的短处则是名气和年龄,你好意思欺负我一个小孩子?

用道德将他架起来,为自己营造一个有利的主场。

说白了,就是道德绑架。

具体怎么做,就等见到宋濂之后再临机而动了。

即便如此,他也不认为自己能赢。

不过他也不是很担心。

还是那句话,这就不是什么论道,自己只需要将想法说出来就足够了。

宋濂认不认同其实都无所谓。

而且以他的地位,只要自己不是胡搅蛮缠,大概率也不会拉下面皮狠狠地折辱自己。

心中有了底,他反而不慌了,悠哉悠哉的吃起了炒黄豆。

他笃定的模样,反倒是让朱樉有些慌了。

这小子不会真的有什么杀手锏吧?

几次想要套话,都被马钰给无视了,只能坐在一边生闷气。

要不是怕我娘和我哥生气,劳资早就把你腿打断,手打断。

再把皮剥了撒上盐……哼哼。

这么一想,他心里顿时觉得痛快了不少。

-----------------

朱标回到皇宫,将经过与马皇后说了一遍。

重点说了提条件的事情。

得知马钰提出的条件竟然是善待百姓,马皇后也沉默了许久。

虽然什么都没说,但再提起马钰,眼神里却多了几分柔和。

马钰已经同意,接下来就是说服宋濂了。

马皇后只是告诉他,‘教坏’太子的人找到了,问他要不要去见一见。

他马上就答应了。

之后,马皇后就将马钰的身份告诉了他,当然是有所保留的。

只告诉了他某一部分。

宋濂有多震惊可想而知。

接下来他的反应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娘娘,如此大才就这样处死实在可惜,还请娘娘看在事出有因的份上,饶他一命。”

马皇后非常惊讶,道:“宋先生不是责备他教坏太子吗?为何还要替他求情?”

宋濂正色道:“我只是不认同他的观点,并不否认其才华。”

“能在这般年纪就有此等见识,我当年亦是不如。”

“他学入歧途,当是受到师长影响,并非是他的错。”

“若加以引导使其重回正途,未来必为国之栋梁。”

马皇后赞道:“宋先生真乃君子也。”

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宋濂既然爱才,自然也不会反对去见一见马钰。

非但如此,马皇后也决定亲自去旁听一番。

只有亲眼见到对方,有些事情她才更好做出决定。

几日后的一个夜晚,马皇后、朱标、宋濂三人,借着夜色来到应天府大牢。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