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开门七事

赖七娘是正阳街的老扒手,小偷小摸进入牢狱不知多少次,因其年纪过了六十,一般衙署也不会给予很严厉的惩罚。

大明朝对老人有优待。

今日她如往常一样来二七八巷吃早点,然后就看到了一名不大的孩子,从腰间荷包掏出二两银子,于是一路尾随,直到正阳大街人多的时候偷了那名不大孩子的荷包。

在无人的角落,赖七娘打开了荷包,老脸笑出了菊花模样,一小包沉甸甸的银子,目测最少有大几十两,发达了呀!

只是高兴不到片刻,顿时几名汉子堵住了他,腰牌拿出来,冷冷的开口:“锦衣卫!”

“胆大包天的狗獠!竟敢当街偷窃!”

锦衣卫当即将他缉拿,以最快速度给他送去了顺天府衙。这不免让赖七娘有些惊讶,平常也不是没被抓到过,只是大多数都是投入县衙,怎么这次竟被扭送到府衙来了?

她如同以往一样卖惨装可怜并且表示愿意将偷窃的东西送回去,保证下次再也不敢了。

审她的是顺天府尹,要知道一般小民哪有资格让顺天府尹亲自审判,大都会交给按察司,但这次张宪真是怒不可遏!

前脚他才对弘治皇帝保证北平治安,后面就有人行窃,行窃就算了,还踏马偷到了太子殿下的头上!

“给我打!狠狠的打!”

赖七娘哎哟哎哟的大叫:“老身六十来岁了,可经不住这么殴打,大人饶命呐,真要打死老身传了出去,对大人也不好不是?”

“给我朝死里打!”不说这话还好,说了之后张府尹更加怒火中烧!

……

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作为小民七件事之首,盖因柴薪获取之艰难,各地的山脉都是有主的,小民只能去一些荒芜未开发的山脉砍柴,但古代野兽众多,砍柴的艰苦和危险都是不言而喻的。

正阳大街的两侧,能看到一些樵夫背着柴薪来集市典卖。大者析之为柴,小者合束为薪,柴薪之间也有区别。

“大哥,这些柴也能拿来卖的吗?”朱厚炜故意问大哥朱厚照。

朱厚照挠挠头:“是诶,这些柴不是随处都是吗?居然也能典卖?”

杨廷和解释了柴为什么需要典卖的原因,朱厚炜和朱厚照才恍然大悟。

“大哥,这个怎么卖呀?”

朱厚照想了想,道:“大哥去问问。”

“老头儿,你这柴咋卖的?”

卖柴的老头问道:“你买吗?”

朱厚照摇头道:“不买,我就问问价。”

卖柴老头:“不知道。”

“你卖柴的不知道价格?”朱厚照狐疑的道。

很显然人家不想理你,不得不说老头的目的性还挺强,而且还挺没眼力见,和早餐店老头区别挺大的。

杨廷和从怀中掏出两铜板丢给老头,道:“老者便答一答我们家大公子的问题。”

那买柴老头顿时来个大变脸,道:“一担七分银,好点的一担一钱银。”

一担就是百斤,一钱银大概一百五十文,七分银也就是一百零五文钱。

这个价格已经算是极高的了,实际在大明的柴薪价格都是不低的,因为获取的成本难度很大,宫内的柴薪尤其后宫,都会定点定量的供应,而宫内的柴薪需求还要摊派个地方,地方每年都要向宫内提供柴薪。

如果放在后世,这一定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树木枯枝也要钱吗?是的,在大明朝要钱,而且很贵!

早点铺子老头一天才不过赚个百文,这还不是净收入。

得了回答后,朱厚照和朱厚炜心里有了概念,朱厚炜对卖柴老头道:“老爷爷,这两个钱你可以给我吗?”

卖柴老头哼道:“凭什么呀?这是你们给我的。”

朱厚炜道:“我们没买柴呀。”

“我不是回答你们问题了?”

“回答问题也要钱吗?”朱厚炜又道。

卖柴老头一时语塞……合着你们是一起来坑老汉我的是吧?

朱厚照道:“就是呀!回答问题也要钱吗?我要去官府问问。”

老头赶忙摆手:“罢了罢了,钱给你们便是。”

杨廷和一脸无奈,这两个小家伙真是……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不过这钱他们总归也没要的。

这个时代做生意讲究的是诚信,口碑是关键,失了口碑生意做不大,显然卖柴老头还没明白这些道理。

朝阳射出第一缕金色光芒,洒在正阳大街上,一日之计在于晨,正阳大街上的百姓逐渐多了起来,人群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正西坊的临街的布匹店已经开业,朱厚照拉着朱厚炜道:“弟,咱们去给爹娘买衣服。”

“可是咱们没钱了诶。”

两人齐齐望向杨廷和,杨廷和笑道:“进去瞧瞧吧。”

“好哦!”

两个小家伙当先进入了布匹店,布匹店都挂着各种布料,还有成衣,上面都挂着牌子,价格标注清楚,童叟无欺。

这里也有棉花可以卖,每斤一钱六分。青布夹袄每件四钱五分,潮蓝布每件三钱二分,绿梭布每匹四钱五分。

这些都是较为贵重的,比如夹袄每件折合下来需要六七百文,普通小民每一件棉袄能穿三代穿的道理就能说得通了。

因为实在太贵了,不是小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最基础的食货志,也是朝堂诸公相公们最不在乎的东西,可却是朱厚炜最想知道的情况,因为只有知晓了这些,才能真的去了解这个时代的社会情况。

如果他没有出宫,他不会相信普通人一年赚的钱只够买两件青布夹袄。更别提让这个阶层去穿绸缎,他们有资格,但根本穿不起!

朱厚照和朱厚炜给张皇后和弘治皇帝一人买了一件夹布棉袄,便离开布匹店。

“好贵啊。”朱厚照感慨,贵贱的概念在这一刻终于在大明皇太子小小的心中具象化了。

想必以后回宫也不会随便就赏赐刘瑾他们一千两白银那么离谱的事了。

路边有商贩牵着骡子售卖,询问其价得知一匹骡子售价四五十两,骡子尚且如此,马匹就更贵了,集市上很少见到马匹,多都是牛骡也能解释的通。

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