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考官们宣布了这次考核结果之后,有人欢喜有人愁。
今天考核的将近三十人,有大概一半,连五级厨师都没考上,一个个羞得满脸通红。
今天的考核,最低就是五级,低于五级的都没资格来峨眉酒家考试。
这些人只能等之后的另外一场考核,那是专门考核六到十级的,最高只能定到六级。
何雨柱师兄弟几人倒是全部考过了,他和二师兄都拿到了四级厨师证,三师兄则是五级。
拿到等级证书的这一刻,三师兄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他对于自己的厨艺心知肚明,能拿到五级就不错了。
“柱子,你这次有些可惜了,以你的水平,运气好点说不准都能再提一级的。”
倒是二师兄对于何雨柱的考核结果有些遗憾,他觉得自己这个小师弟努努力,应该是能考到三级的。
“师兄,我还年轻,能到四级就可以了,大不了以后再接着考呗。”
何雨柱对于这个结果也表示接受,反正他在轧钢厂上班,等级考得再高,工资也就那样。
随后师兄弟三人一起去了丰泽园,考核结果也得给师父说一声才行。
等田丰知道考核结果之后,也勉励三人以后继续努力。
随后他单独留下何雨柱,开始说起今天考核的事情。
听完师父的话,何雨柱才知道,原来自己今天考核,师父还专门打招呼了。
弄得他有些哭笑不得,别人的师父都是想着给徒弟走后门,只有他的师父才会想着压一下。
他也理解师父的一片苦心,怕他年纪轻轻的就拿到三级证书,以后在厨艺上就没有了继续钻研的心思。
何雨柱知道,田丰是真把他当亲儿子对待,才会这么为他着想。
田丰比谁都希望何雨柱能够考到更高的等级,说出去也有面子。
但是想着何雨柱还年轻,怕他飘了,为了让他以后在厨艺上能够继续进步,所以现在才会压一下。
何雨柱考核成为四级厨师的事情,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厂里也就给何雨柱批假的食堂梁主任知道,至于院里,也就易中海知道他要去考核等级。
但是他对于厨师这个行当也不清楚,知道何雨柱考了个四级厨师后,觉得也还行,随口夸了两句就忘到脑后了。
这时候大家只知道明年开始会施行分级制度,具体怎么分知道个大概,每一级工资是多少就不清楚了。
不过大家也都清楚一点,那就是不管怎样,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艺水平肯定不会错的。
只是在他考核等级之后,上门请他做家宴的人多了很多。
很大一部份人,都是他的师父师兄们还有关师傅介绍过来的。
这部分有家宴需求的人,大多都是周末有需求,而他的师父师兄们周末基本没时间,所以都推到了他这里来。
之前是因为何雨柱年龄太小,大多数人一听说他的年龄,也就打消了想法。
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厨子这一行当,手艺得靠时间累积,没有个三十岁往上,手艺也好不到哪去。
现在何雨柱有了明确的等级认证,别人一听,也知道他的大概手艺,就不会有年龄上的顾虑了。
毕竟能到五级厨师,就能够在饭馆上灶,三级厨师就算是店里的大厨了。
至于再往上,一家店里有个一两位二级厨师就得烧高香了,二级厨师都能算是镇店之宝了。
丰泽园这种老店,川菜也就田丰一位二级大厨,鲁菜倒是有两位,其中就有指点过何雨柱的关师傅。
像田丰和关师傅这种二级厨师,国宴人手不够的时候,他们也会被抽调过去做菜。
到了他们这种地位,一般也不会上门去做家宴,有人来请都会推给徒弟。
何雨柱正好周末休息,所以他们才会把周末宴请的人推到他这来。
除了能多挣点,还能顺带练练手艺,一举两得。
田丰对于这个小徒弟,也算是良苦用心了。
何雨柱多少也知道师父的用意,所以也欣然接受安排。
所以他最近一到周末,就会出去做宴席,每次做完宴席,主家除了该给的费用,加上打包点菜,有些还会多拿些点心之类的小吃作为谢礼。
毕竟何雨柱现在的手艺是真没得说,客人吃高兴了,主人家也感觉脸上有光,多拿点东西作为感谢,也是应有之义。
时间一长,何雨柱也从别人口中的小何师傅,变成了现在的何师傅,何大厨。
何雨柱出去做家宴,每次带回来的糕点,大部分都进了雨水的嘴里,乐得她直呼她哥比她爹都厉害了。
在雨水的记忆里,以前何大清出去做菜,偶尔也会带些糕点回来,何大清也会吹嘘这是自己手艺好,主家的谢礼。
只是在她爹走之前的一年多里,她再也没有吃过何大清带回来的糕点了,也不知道是她爹手艺变差了还是怎么的。
所以在雨水的观念里,只有手艺好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谢礼。
每次何雨柱听到雨水因为这些糕点夸他手艺好的时候,都会嘴角抽搐,哭笑不得。
在他的印象里,何大清的手艺肯定没得说,至于后来为什么见不到那些谢礼了,他也清楚是怎么回事。
自家的小棉袄都没得吃了,那肯定是进了何大清的小心肝儿白寡妇的嘴里了。
毕竟小棉袄哪有小心肝重要的。
这些糕点雨水一个人也吃不完,何雨柱每次带回来,也会分一些给聋老太太和易中海家。
不管剧里这两人是怎样的,就现在他们对何雨柱的态度,就值得他真心对待。
何大清走了之后,雨水基本上都是由一大妈照顾,何雨柱以前还旁敲侧击的问过雨水,没听到过她受什么委屈。
聋老太太更是把何雨柱宝贝得不行,以前时不时的就会给他些钱,生怕他没钱花了。
现在施行票证制度之后,聋老太太每月的粮票也全都拿了出来,从没想着去倒卖粮票。
四九城户口的居民,每人每月有八斤白面的定量,孤寡老人每月额外多发五斤。
有工作的,视分工不同,单位每月额外会发一些白面票。
像轧钢厂每人每月就能发十斤白面票,闫埠贵这种教师岗位则是每人每月四斤。
聋老太太每月十三斤白面票全都贡献了出来,何雨柱也从没在吃的上亏待过她,只要有好吃的,总有她的一口。
自从开始施行票证制度之后,倒卖粮票的人是日益增多。
一斤白面一毛八,一斤粮票的价格是两毛往上,票比粮贵你敢信?
就拿闫埠贵家来说,以前他家还偶尔会吃点白面,现在基本上吃得都是棒子面,白面都被他拿去换成了棒子面。
四九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有钱人,那些人每月也是那么点定量,想吃好点,就得去鸽子市淘换。
普通家庭的白面票,基本上都会拿到鸽子市去换成钱或者棒子面。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