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鞭法

“增加税赋的方法有很多,正如我先前所言,重新厘定商税,便是其中一种。”

朱雄英淡然一笑。

“又何必死死盯着这区区田亩呢?”

“不过,民以食为天,粮食终究出自土地,因此,田赋亦不可不收。”

“既然如此,何不直接向这些土地征收赋税?”

朱雄英的话,直接让蓝玉愣在当场。

土地,有生有死,虽为皇亲国戚,无需躬耕,却也深知,土地需有人耕种,方有收成。

无人耕种,地里又岂会长出庄稼?

朱雄英竟言,要向土地征税?

这简直匪夷所思!

然而,朱元璋却对朱雄英的话,另有见解。

自己这个孙儿,绝非信口开河之人,他如此说,必有其道理。

“那乖孙所言,向土地征收赋税,是何意?”

朱元璋沉声问道。

“先前所言第一步,便是要丈量天下田亩,清查隐匿、逃税之田。”

朱雄英缓缓道来。

“丈量田亩之后,朝廷历年征收的人头税,便再无意义,需全面废除。”

朱元璋闻言,心中一震。

人头税,乃封建王朝最大的税赋来源,废除人头税,朝廷如何运转?

“取消人头税,单凭那点商税,即便征至十税四,亦不足以支撑整个朝廷开支。”

“长此以往,国库空虚,朝廷必将难以为继,此法,恐不妥。”

朱元璋提出质疑。

蓝玉亦出声附和:

“正是!且不说其他,单是朝廷每年发放给士兵的军饷,便是一笔天文数字,仅靠商人缴纳的那点商税,如何能支撑?”

作为一名立志成为一代名将之人,蓝玉首先想到的,

自然是与士兵相关之事,如此说来,倒也无可厚非。

“我所言取消人头税,并非完全不收税赋,而是要变通方法,另行征收。”

朱雄英解释道。

“变通方法?何种方法?”

朱元璋追问。

身为帝国最高执政者,登基之后,朱元璋亦不断学习进步,

吸取历朝历代之教训,欲使大明王朝,千秋万代。

赋税改革,自然也在其考虑之中,然最终,仍蹈前朝覆辙,只因……

“一条鞭法!”

朱雄英缓缓吐出四个字。

此言一出,朱元璋与蓝玉皆是一怔,又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名词。

“这‘一条鞭法’,是何物?”

朱元璋忍不住问道。

蓝玉亦投来询问的目光。

朱雄英起身,踱步至屋外,仰望天空。

此时,距朱元璋下朝,已有不短时辰,朝阳已渐渐由初升时的火红,

转为散发炽热光芒的火球,昭示着大明王朝,正如这轮旭日,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朱元璋、蓝玉见状,亦起身,跟随朱雄英来到屋外。

与朱雄英感受不同,朱元璋,乃是登基以来,首次真正意义上,观察天空景色。

受朱雄英感染,方才略显烦闷的心情,亦一扫而空,整个人,顿觉心旷神怡。

既然雄英有解决之法,那自己,便无需过于焦急,静待他道来便是。

凝视着朱雄英的背影,朱元璋眼中,满是柔情。

与雄英相比,那朱允炆,简直天差地别!

此等麒麟儿,才配得上咱的江山!

二人各怀心思。

一旁的蓝玉,显然不懂这般风雅,等候良久,见二人皆未开口,

终是按捺不住,急切问道:

“雄英,你便快些说说,这‘一条鞭法’,究竟是何物?”

正神游天外的朱雄英,被蓝玉此言拉回现实,不由咂了咂嘴。

这舅公,当真不懂风情,如此美景,竟不知欣赏。

不过,转念一想,此人可是要追随自己之人,这般急切,倒也理所当然。

朱元璋亦向蓝玉投去不满目光。

“所谓‘一条鞭法’,顾名思义,便是将所有赋税,包括杂税,尽数归拢,合为一条,如鞭之驱策。”

朱雄英说着,复又回到屋内,请朱元璋、蓝玉二人重新落座,继续说道:

“如今大明,除正税外,尚有诸多杂税,而这些杂税,朝廷往往无法足额征收。”

“只因杂税不似正税,有固定份额,该缴多少,便缴多少,无法作假。”

“而那些杂税,才是官员们上下其手的绝佳机会。”

朱雄英所言非虚。

地下基地的总管李叔,原本亦是家有良田之人,

之所以沦为乞丐,便是因那些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

以及无处不在的盘剥克扣,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若非朱雄英搭救,早已化为乱葬岗上一具枯骨。

自古以来,封建王朝苛捐杂税,便多如牛毛。

盛世之时,尚且无碍,一旦灾年降临,正税无法征收,便只能加派杂税。

有的,甚至能加派至数十年之后。

而盘剥克扣,更甚。

譬如,那几乎已是公开秘密的“踢斛淋尖”,便是官府惯用的一种克扣手段。

此等不透明的制度之下,百姓缴纳了许多本不该缴纳的赋税、粮食,

然这些财物,并未进入国库,而是落入那些贪官污吏的私囊。

“因此,为杜绝此等弊端,便需推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将天下所有正税、杂税,合为一条,且征收方式,不再仅以粮食衡量。”

“亦可以银钱折算。”

“百姓若觉吃亏,可自行将粮食兑换为银钱,再以银钱缴纳赋税。”

“一次缴清,不再加派,亦可杜绝官员上下其手之弊。”

“更重要的是,此法,能从根源上,遏制富商、勋贵无休止地兼并土地!”

朱元璋、蓝玉闻言,心头一震,已知,接下来所言,

方是重中之重,不由得坐直身子,凝神细听。

朱雄英眉头微蹙,以桌上已然发苦的凉茶润了润喉咙,接着说道:

“待天下田亩丈量完毕,‘一条鞭法’推行,

百姓便无需再按人头缴税,而是按土地多寡征税。”

“土地多者,多缴税,土地少者,少缴税,无地者,则无需缴税。”

“如此一来,那些无地之人,便再无需为赋税烦忧。”

“反倒是那些富商、勋贵,手握大量土地,自然需承担更多赋税,如此,多余的土地,于他们而言,反倒成了负担。”

“这般一来,占有更多土地,便再无意义。”

“与此同时,朝廷亦可多征收赋税,国库自然充盈。”

“那些无地百姓,亦不会因无地却仍需承担赋税而无法生存,届时,无论是为有地之人耕作,抑或凭手艺谋生,皆可轻松养活自己。”

“朝廷增收,百姓有生路,岂非两全其美?”

“至于那些勋贵、富商……”

朱雄英无所谓地耸了耸肩。

“若他们不愿多缴税,大可将手中土地售出,天下,多的是等着买地耕种之人,这,便要看他们如何取舍了。”

朱雄英话音落定,朱元璋、蓝玉顿觉豁然开朗。

原来,这便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之感!

朱元璋忍不住拍案叫绝:

“乖孙此法,当真精妙绝伦!”

“咱从未想过,朝廷竟能以这般方式增收赋税!”

朱雄英所言“一条鞭法”,完美契合朱元璋心中所思所想,

亦能完美解决大明现有之弊端。

“真不知乖孙,是如何想出这等妙法的,咱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朱元璋心中感慨,若早几年知晓此法,该有多好!

那时,百废待兴,此法推行,易如反掌。

然,如今亦不算晚,自己虽老迈,可还有儿子、孙儿在!

蓝玉亦在一旁连连赞叹。

即便他对这些政务不甚了解,却依然能看出其中精髓。

便如行军打仗,所有士兵,不会因各种混乱号令而不知听从何人,

全军上下,能做到如臂使指,自然无往而不利!

可以想见,若这“一条鞭法”真正推行下去,少了那些上下其手之人,

少了那些侵占土地的权贵、富商,大明的未来,将会是何等繁荣景象!

朱雄英见二人被自己所画大饼彻底镇住,嘴角微微上扬。

失忆九年,大明成世界霸主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