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0章 上庄

这事儿其实是应该通知工商那边一起行动的。

但是,这不是有点担心会走露消息嘛,张铁军就决定先打了再说,把人抓了设备封了再让工商去收个尾。

监察有这么干的权力,不存在违规。监察一切真不是说着玩的。

“人呢?就就,就咱们这几个人?”上了车都开出院子了,徐洁才反应过来。

算上司机一共六个人,这是去抓捕还是送菜呀?

虽然没接触过但是她也听说过,那些开黑厂的,搞造纸化工的都可黑了,真敢把人弄死往哪一埋。最差也得是一顿毒打。

真往死了打那种,能不能扛下来全看命大不大,人家根本不在乎,也不怕你去哪告。

搞新闻的这些真实的小道消息特别多,大家经常传,都是下面记者从哪里听回来的,或者冒险去调查的。都不能播。

**十年代折在这方面的记者都不知道有多少,爆出来的真心没几个,所以后来大家都一窝蜂的跑去搞娱乐,不就是安全嘛。

得罪不起搞不动那就躲着呗,当官的都不在意他们还扯啥?

所以说很多事情都是相互关联着的,不能只看表面,在看不到的地方都是勾着的,很多时候不透出来完全想不到会勾到什么东西。

一个行业的变化,一种职业的起伏,一个地方的状态,一个群体的风气,都是这样。

但不管怎么个事儿,怎么变化,肯定都逃不过人的影响,这个没跑。

所以一个旅游景区全是宰客黑料,一个地区的贫穷落后,最终也只会落到某几个人的身上。

那这种事儿就没有人能搞清楚吗?当然不是,只不过是不在意罢了,只要不搞出大事件都不想找那个麻烦。

有些人还都喜欢手下都是这样的人,感觉这是拿捏到了他们的把柄,感觉这样才会听话。

你们这些破事儿我都掌握,我不但没弄你还提拔你,以后怎么做还用我说吗?

真事儿。

“怎么,咱们六个人还不够吗?又不是去打仗。”张铁军笑着看了看小脸变色的徐洁。

“不是,”徐洁小手在下面一顿抓挠:“不行~~,那些人可凶了,啥事都敢干,人去少了不行。”

“你还知道的不少。”

“嗯,平时总听一些同事说到一些事儿,可吓人了,人去少了真不行,他们真敢动手。”

“同事?是搞环保的还是搞工业的?医药?还是法治记者?”

“……都有吧,好像哪方面的都有,平时大家在一起有时候就会说一些下面的事情,我们听着都害怕。太可怕了。”

“你现在是监察部的人,你怕个d,你怕什么呀?回去以后把这些事儿都给我弄成材料交给我,我给你们出气。”

“真的呀?”

“这事儿能说假的吗?你现在已经不是电视台办公室的办事员了,你现在是监察室的联络员,回去把监察条例背一遍。”

“哦。”徐洁可怜巴巴的答应了一声,那小声儿小模样禁不住让几个人心里痒痒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纷纷转开眼睛。

“不是,”徐洁怔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咱们真不能这么去,相信我,得多找些人才行,他们有打手。”

几个人都笑起来。

张铁军问徐洁:“徐洁,你看看我,像不像那种不怕死的人?”

“不知道。”徐洁摇了摇头:“我看不出来。”

也不知道她这个样子是演出来的还是本来就是这么个样子,不过确实不讨厌。

“我跟你说,我特别怕死,所以你就放心吧,肯定准备的妥妥的。”张铁军笑着开玩笑。

“那,那人呢?”

“他们从基地那边出发,比我们近。”蒋卫红感觉这两个人中间的氛围有点怪怪的,在前面接了一句:“小徐,你干过记者是吧?”

“嗯,我学的就是新闻,最开始做过一段时间,后来就到办公室了。”

“那正好,今天的行动就由你记录,全程录像,回去以后形成文字。会弄吧?”

“……会。”徐洁有点呆愣愣的,不知道怎么一下子自己就被派了任务了,还是做新闻记录,脑子里赶紧回忆流程和要点。

“以后包括监察部的行动,都要形成图文记录,有一些案例会在电视台播放。”张铁军给她解释了一下。

“你回去以后在那边找几个人搞个小组,要机灵的,以后就专门干这个。”

“那,他们的工资是台里发还是咱们这边发?”

“咱们发,过来了就是自己人,都换个身份以后办事也方便。”张铁军想了想:“就叫监察部案管室,归在办公室下面,你先带着。”

张铁军忽然想到了等搬家以后部门健全的事儿,徐洁这个人可以试试放到办公室去给周可人做个副手,应该能行。

她在电视台工作了这么多年,对这一块最熟悉。

等以后有了工作经验,这方面的工作也成熟了,可以把案管室独立出来单独做一个部门。

这个时候还没有人关注这一块,提前搞出来还是有好处的,可以起个带动作用。

九七年这会儿公安督察都还没成立呢。

“案管室?”

“案件的案,案件监督管理办公室,即是记录,也是监督,负责档案卷宗和音像资料的保管,对案件进行复核内审,向外提供资料和稿件。”

“那这个办公室是什么级别?”徐洁眼睛都亮起来了。

“看吧,干好了就是正厅,干不好就不好说了,可以是副处,也可能是科级部门。”

“我肯定能干好,肯定让领导你满意。”徐洁握了握小拳头,兴奋了,连害怕都忘了。

其实不止,这个部门还是相当重要的,单列的话,室主任至少也得是个副部,零七年中纪委组建案管室,主任最后就是定在了副部长级。

不过这肯定是需要一个慢慢摸索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胃。位。

小客车沿着锣鼓巷东侧向北,这一片儿的迁户修复工程已经开始了,外面围着挡灰板。

“这地方为什么叫锣鼓巷?”蒋卫红问了一句:“原来是生产存放锣鼓的吗?那也不用这么大地方啊。”

南北锣鼓巷加起来接近两公里长,三十二条胡同,确实有点太长了,这得放多少锣鼓啊。

“这个锣鼓巷和锣鼓没啥关系,”张铁军看着窗外说:“原来叫罗锅巷,后来因为不好听就给谐音了。

这样的地名不少,交民巷原来叫江米巷,也是谐音。

有些是原来改的,有些是近代改的,还有一些是解放后改的,解放后改的最多,修路嘛,不少地方都进行了改造。”

“这地方是景区吧?我记着。”蒋卫红点了点头,又问。

“嗯,算是景区,九零年定下来的保护街区,进行了一些修缮开发,不过搞的不咋的,里面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破破烂烂的。

从这边一直到后海那边都拆改的特别厉害,破坏的比较彻底,修复的成本有点高。”

“这边有多少人?”

“人口到是不多,一千六百多户不到两万人,这次差不多能迁走一大半,相对来说选择继续住在这里的人有点多。”

这个相对是相对于东方实业改造的其他胡同片儿,一般来说给新楼还给补偿,都会选择走,只有这地方有点特殊。

一共一千六百多户,选择留下来的有四百多户,占了四分之一还多,是其他胡同片平均留住户数的五倍还多。

主要是这边儿开发的早,有游客能挣到钱,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主街巷的住户。

东方实业的修复工程并不是说要把所有人都迁走,想留下的就留下,是比较自由的,只不过选择留下来的人家就拿不到钱了,还得支付修复的工程款。

有钱人还是有的,有些比工程部还积极,巴不得赶紧把房子修出来,感觉花点钱也值。

有些人家自己就一直想修,就是找不到合适的施工队也买不到合适的材料。

这样的人家都是有点底蕴的,舍不得用红砖水泥来折腾自己的房子,但是青砖青瓦和大量的木料他们弄不来。

老宅子的木料是相当有讲究的,房体是红松木,门窗一般是柏木,家具大件是榆木。

青砖青瓦都是采用特定地区的黏土采用特殊工艺烧制,为了这个东方实业跑去馆陶,临清,德州一代投资恢复了七座大窑口。

这个投资在这个年代基本上就是奔着赔钱去的,除了自用基本没有销路。

临清贡砖,故宫和皇城还有王府都是用的这个。

不过这会儿好了,张铁军决定实业公司修建的高档住宅小区全部采用这种砖瓦,算是拉动了内需。包括申城的东方小筑。

东方小筑张铁军不打算搞什么徽式建筑,他打算搞江南的园林,西南的竹湖和长安、京城的建筑,就硬揉和,反正美就完了。

还得大气。

他都想好了,核心就特么搞个五进三路大院儿带个湖,从丹凤门修到太液池,压缩翻版个大明宫,这地方就做小区会所。

就问你高级不高级,高档不高档。

大明宫已经毁了,正好局部再现一下,这不比圆明园高级?

小区里的宅子也不用费脑筋起名儿,就按长安一百零八坊,还有啥比这个更大气?

当然了,具体怎么弄还得细化,就是这么个想法。

经过万泉河的时候,张铁军对徐洁景海洋和刑海龙说:“这地方的房子都是咱们的,边上的小学中学大学,医院,都是。

你们要是感觉可以住到这边也行,都是大户型,一百五六十个平方,都是现成的,装修好的。”

“后面在建一个国内最大的图书馆和会议中心,有展览馆博物馆和运动公园文化古迹,也会有一部分住宅,”

蒋卫红说:“一共有一千多亩地,是部长家里的基金建的,这地方北面是圆明园,西北是颐和园,周边全是好大学。”

“这一片儿整个得多大?”徐洁震惊了。

“不到两平方公里,具体的我还真没算过。”张铁军淡淡的装了个逼。

在美女面前,不管有没有什么关系,装逼都是挺爽的,这是男人的通病,根本改不了。这就好比孔雀看到好看的异性就想亮出屁眼儿。

徐洁看了看张铁军,小嘴儿抿成了一条线儿,憋了半天才小声哼哼:“不是说,不准经商吗?”

“我家里有点不一样,”张铁军笑着说:“都是我原来做的公司,总不能我参军了就黄了吧?都是备过案的,不犯毛病。”

“部长家里的基金是做公益的,这些大项目都是,”蒋卫红说:“以后慢慢你们就知道了,他原来那几个公司挣的都没有基金花的快。

包括刚才那个连总经理管理的实业公司,也是一直在做城建城改工程,不只是京城,全国都在做,这一块也得算是公益项目。”

也算吧,起码得算是半公益项目,这话也不算说错。

公益项目也不一定就必须得亏钱,也是可以挣钱的,主要得看影响性和最终得利的人群是谁。

实业公司的房子主旨就是让所有人能住得起买得起,这就是一种公益。

还有大力建设公园恢复绿化这些,都得算是公益。

“领导你家里这么有钱呐?”

“有点儿,反正够花。”

说完才反应过来这句话好像是柳联想在哪次采访中说的,顿时有点恶心了。

蒋卫红的电话响,行动局那边已经到位了,问这边的情况。

“局长已经到百望山,你们注意隐蔽做好合围,不要打草惊蛇,也不能漏走一个人,注意观察。”

“这段时间出来的人都已经被扣下了,我有点担心因为联络的原因让里面感觉到不对。”

“注意警戒,局长马上就到,做好行动准备。”

“是。”

蒋卫红挂了电话向张铁军报告情况,张铁军点点头没说话,这种情况他不擅长,完全交给蒋卫红指挥,他不掺合。

“这边都是海淀区吗?”刑海龙小声问景海洋。

“都是,”徐洁说:“海淀挺大的,我们电视台那也是海淀,往北一直到沙河,南边到莲花池。”

张铁军在琢磨是不是顺道去几个农场看看。

海淀在建国后可不是因为学校出名的,而是因为农场,大大小小的农场为京城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香山,西山,四季青,东北旺,西郊等等,从养殖家禽到水果栽种,再到粮食蔬菜,在几十年间保障着京城的物资供应。

这里最小的是香山农场,但它也是最有名的农场,因为它原来的管理单位叫中央警卫局,是专门供应副部长级以上领导的特供农场。

事实上它的名字并不叫香山农场,它的正式各字是海淀基地,也叫过玉泉山农场,现在叫巨山农场。

张铁军曾经参观过后来的巨山农场,那时候已经不是香山农场的样子了,扩大了,也综合了,有很多分场。

上庄原来是西郊农场的一部分,八四年改乡,乡政府和农场管理局同署办公,在九七年这会儿还在一起没分开。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复苏物资的丰富,不少过去兴旺的农场也都陷入了转型的困境当中。

西郊农场也是其中的一个。

在农场陷入困境的情况之下,上庄乡的经济自然也就扑腾不起来了。

一九九七年的海淀上庄就是一个相当荒凉,交通闭塞,环境恶劣的村子。

这里的交通相当的不便,道路状况非常差,甚至都没有一条水泥路,遇到下雨天村民们出行非常全靠趟。

道路泥泞不堪,骑车都难以出行。

这个时候上庄的环境也非常糟糕,到处都是臭水沟,卫生条件相当差,还要加上各种小黑工厂的污染。

可能就是因为交通不便又穷吧,从八十年代开始,一些黑工厂和盗版厂就盯上了这边儿,最多的时候整个山后片儿到处都是。

山后片儿,是对香山百望山以北地区的统称,包括上庄,苏家坨,温泉和西北旺等乡镇。

主要是这边距离中官村比较近,又是交通不便贫困落后不被人注意。

还有就是老百姓穷啊,只要能挣钱什么都愿意干。

**十年代的交接对于这些老百姓来说可不是什么高兴事儿,那个转变的过程对他们来说,实在不是什么美好的经历。

张铁军让蒋卫红把小型录像机拿给徐洁,指了指外面:“把这些都录下来,以后我拿到来福堂去放。你边录边配个音。”

“哈?”徐洁一脸的呆萌接过录像机:“怎么,怎么配呀?”

“就是简单的说明一下你看到的样子,毕竟录像上有些东西是看不到的,看不清楚。实话实说就好,真实一些。”

严格来说,这里距离城区也就是十公里,但已经完全是两个世界,张铁军相信,这边的情况老头子们肯定是完全不知道的。

在他们心里,这边估计还是原来的大农场,一副欣欣向荣的样子。

说起来,在过来之前张铁军也不知道这边在这个时候是这么一副样子,甚至都不如一些山区农村,谁敢想?

龙凤基金也没有在这边搞什么项目,估计也是因为这里是京城的地界,从直觉上就给忽略了。

事实上,从清河往北整个都像是被抛弃了一样,一直到一零年左右都还是一副破落的样子,日子一直都不好过。

一条不到百米宽的河道,把这边给分割了出去,隔在了城市发展之外。

而距离只有几公里的西二旗西三旗地片儿这会儿已经建的轰轰烈烈了,成了高科技的聚集地,回龙观地区已经在勘探,将建起世界第二大社区。

你就说谁心里能平衡?

上庄这里还属于是整个这一片儿的中心地带,三面被苏家坨温泉和西北旺包围着,是荒凉闭塞贫穷落后的‘核心区’。

张铁军感觉车子走到这边儿都在降速,路况实在是太差了,走不动道儿。

这地方一直到二零二零年前后才被开发到,据说当时还搞了强拆,谁能想到这会儿都没有人看一眼的地方就值钱了呢。

这家厂子就在村子里,租下了一片儿民宅搭了一些棚子,看着不太咋的,但是嘎嘎挣钱。

蒋卫红直接带着车去和布好包围圈的行动局人员汇合。

徐洁举着录像机有一点儿激动的跟在后面,这里录录那里录录,已经进入状态了。

“我就是来看热闹的,不用理我。”张铁军摆摆手对带队的大队长说了一句:“你们指挥。”

虽然行动局和部里其他局一样执行的是大队编制,但是规模上要大一些,所以大队的岗位级别不是正处而是副厅。

二级警监,军衔是上校。

大家平时大部分时间都是穿安保员的服装,其他就是部队的作训服,警服是真的穿的少,有些人都还是第一次。

就感觉他们都有点别别扭扭的,很拘束的样子。

其实张铁军自己穿警服也感觉没有穿军装得劲儿,都是心理作用。

蒋卫红和大队长低声说了几句话,然后行动就开始了。

其实也没啥,又不是打仗,就是从几个方向同时冲进去对人员进行控制,对物品和设备进行封存这些。

当然了,如果遇上抵抗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过呢,话说回来,再勇猛的社会人士在成建制的执枪警察面前那也是兴不起来一丝一毫的抵抗意志的,而是条件反射一样的抱头下蹲。

那动作熟练的样子让人心痛。可乖可乖了。

也就是个十来分钟,整个场面就控制住了。

“甄别一下,只要没有什么恶劣行为,工人和本地居民登记一下放他们回家吧。”

这么多人都圈在这不是什么事儿,还有可能引起周围居民的抵抗情绪,毕竟他们来这就是为了挣个工资。

办这个厂子村里没管乡里不管农场也没管,人家来上班无可非议。

张铁军不相信村里乡里和农场都不知道这里有个这么大的黑厂子,基本可以断定肯定是利益共同体。

蒋卫红已经让人去通知这三级管事的过来了,听听他们怎么说,这事儿想像以前一样一问三不知给推的干干净净是不可能的。

“铁军儿,咱们来的还挺巧,老板在这。”蒋卫红笑着走过来低声报告:“一共五个老板,有四个在这儿。”

“今天是什么重要日子吗?”

“出货,清账。”

张铁军就笑:“看来咱们运气还是相当不错的嘛,一堵就堵个正着,省不少事儿。”

确实省了不少事儿,有这四个在那个没来的也跑不了,都不用花什么心思。

虽然这厂子瞅着实在是不咋的,还弄出来一间相当不错的办公室,就是平时老板来了待的地方,大沙发大班台,还有卧室。

如果不看外面只看这屋里的话会感觉是在二环内哪栋写字楼呢。

张铁军进来的时候,四个人的都没有什么被抓的反应,大马金刀的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有一个还夹着根烟,一脸的藐视,不忿。

“你们是哪个局的?你们违规了知道不?”

“懂的还不少。”张铁军看了看他:“那你们自己违法了知不知道?”

“我们违什么法?我们有执照有手续,税也交了,哪地方违法?”

蒋卫红把他们这个公司的营业执照什么的拿过来给张铁军看,执照上凳记的是电子科技公司。

你还真别说,啥也不缺,而且还真有交税记录。

张铁军直接看乐了,这些人……特么真有意思。

“你们办了执照,交了点税,印制销售盗版就不犯法啦?”

“该办的办了,该交的交了,还想怎么的?什么叫盗版?”抽烟的那个歪着脑袋看着张铁军打量:“你上班几年了?

是不是手里有权力就感觉自己是个人物了?你这样的人我见的多了,现在还有几个能走到我面前?

知道违规执法是什么过错不?”

这个时候其实吧,对于违规跨辖区执法这个事儿还真没有什么特别的说法,都比较随意,甚至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个属于违规。

没人计较那就无所谓,有人较真儿那就是违规,不过说回来能知道这个的肯定就不是一般人。

“你在海淀熟人挺多?”张铁军问他:“这边分局都熟呗?区里关系怎么样?”

“告你个违规肯定是没什么问题,还有你们干扰我正常生产经营,这个损失你们得赔,具体的我得算算。”

张铁军点了点头,看向走进来的大队长。

“设备还挺先进的,”大队笑着说:“没少投资,来提货的几个人都是边上电子城的大批发商,统计出货量按市价算得有三千多万。”

“现货呀?”张铁军被吓了一跳。

“不是,是这大半年,库房现货现在能有个三百来万。”

“怎么只有半年的呢?看他们这个样儿不应该呀。”

“是这边只有大半年的记录,估计这厂子是后搬过来的,以前应该不在这边儿,公司也不叫这个名儿。”

“经销商的名单统计没?弄全。所有商品留证以后全部销毁。”

“你敢。”抽烟那个不干了:“谁动一下试试?我弄死你们信不?真特么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了,靠。

跟你们说赶紧滚蛋,别特么在这跟我搓火儿,懒得搭理你们知道不?傻逼。”

“你怎么这么牛呢?”张铁军回头看了看他,瞅着能有个三十多小四十的年纪了,打扮的还挺潮的,那种不在意也不是装出来的。

“你家里是干什么的?你爸牛逼?还是你爷爷?你自己肯定是啥也不是了。”

“丫我草你麻逼,滚。”这小子站起来把烟头往张铁军身上扔,感觉不过瘾又低头去寻摸东西。

蒋卫红手疾眼快一巴掌打掉烟头,过去就一脚踹他肚子上。

咕咚一声,人就跪在地上了。

边上那仨还在看热闹,当时就跳起来了,有一个顺手抓起了烟灰缸。就是那种比脸大的玻璃烟灰缸,这东西砸一下能把头骨敲开。

咔嚓,砰。

烟灰缸被打碎了,上膛的枪顶到了脑门上:“敢动就地击毙。”

大队长他们几个也抽出枪顶了上来,都吓出来一身白毛汗。

这要是让这大烟灰缸子砸张铁军脑袋上……

“都铐起来。”

四个人就被来了个苏秦背剑,双手被反铐到了背后。

“都别动手嗷,铐起来就行了。”张铁军吩咐了一声。

这几个人肯定都是有背景的,张铁军自己动手无所谓,怕蒋卫红他们动手的话以后会有麻烦,那都是说不上的事儿。

“我草你麻逼的,有种你弄死我。”这四个人也是被吓了一跳,反应过来以后更怒了。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