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泽弄完新房的杂事,又马不停蹄地弄来黄泥土做烘干房。
要赶在连绵雨日前,把烘干房做好。
前阵子跟云瑶上山采了许多山货,等烘干房建好以后拿去烘干。
不仅能自己吃,还能卖去大队里的山货坊,给家里账上明面增添一笔收入来源。
烘干房的灵感来源于大队的粮食塔以及林场里的锅炉房,他琢磨的用材和它们不一样,但原理差不多。
俞泽把烘干房的位置选在了后院,上面再加一个棚子,即使下大雨它也还能照常运作。
烘干房分两个区,上层烘干,下层烧火。
烘干的上层俞泽用黄泥土混着稻草做了个半圆形,像个倒扣的锅盖。
半圆上俞泽又加了两个角,用来通气。
云瑶点评,“像头熊,在烧火口上面加个鼻子就更像了。”
“那就加个鼻子。”俞泽想到了棕熊滚滚,那就把这个烘干房做成滚滚的模样吧。
做成滚滚的脸,烘烤的入口,也弄成半椭圆,乍一看,就像是它张大了嘴巴,一脸惊讶。
也不知道这么几日没见滚滚,它怎么样了。
下层烧火区则用上次盖房剩下的一些砖就足够。
弄着弄着烘干房,丈母娘唐月华来了,后面还跟着一个身材高大,五官端正、正气的男人。
云瑶撑着膝盖,讶异起身,“妈,你咋来了,这是?”
唐月华看了看门外,双手关上了门,插上插销,才开口,“这是你沈老的孙子,他说来谢谢你们。”
俞泽隔三差五就会给丈母娘送吃的,之前老丈人在的时候,是送两份。
老丈人跟着上面秘密出去以后,他还是送两份,另一份是给沈老的,毕竟这沈老也是个值得尊敬的人才,嘴也严,能帮就帮。
名叫温松的男人背着一个军绿色的大包,对俞泽伸出了手,“泽哥,久仰大名,感谢你这段时间对我爷爷的帮助。”
俞泽抬着满是泥巴的手,“哈哈,你看我这手,进屋聊吧。”
云瑶也道,“妈,我煮了绿豆汤,一起进去喝点。”
俞泽洗干净手进屋,云瑶盛了好几碗绿豆汤,俞泽端起一碗喝了大半,“温松?”
温松勾唇笑了,“是。
我前段时间临时接了任务,几月脱不出身回来,还好有你们帮着照顾我爷爷。”
“老爷子福泽深厚,我们也只是举手之劳。”
“说举手之劳太过谦虚了,如今一米一粟皆是难得。”温松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卷钱票,放在桌上,往前推了推,“这是我近半年的津贴,劳烦泽兄收下。”
俞泽看了一眼,一卷的大团结,看厚度能有大几百,这人津贴挺高啊。
唐月华道,“小温年轻有为,才二十出头就做到了团长的位置。”
俞泽了然,年纪比他还小一岁呢,这么年轻能担任团长的位置,想必是刀口舔血实战才能升上去的。
“我那些吃的,不值这么多钱,温松兄弟客气了。”
“收下吧,我来的匆忙也没有带什么礼物。
再说,我一个人,没成家,没什么花钱的地方。”说着,温松端起绿豆汤喝了一大口,赞叹的,“这汤好冰爽,还甜,这样的天气能喝上真幸福。”
“是吧,这绿豆汤煮好后放井水里冰镇过的。”建房的时候,俞泽叫人多花钱在房子里挖了一口井。
这块荒地底下有水源,他还是上辈子知道的。
院子里有口井,方便很多,不过有小孩后得在井边打一圈木栅栏围挡着,防止小孩掉进去。
他建这个房子,预算超了很多,大半是因为这口井还有地窖,都花了不少钱。
地窖可以更加正大光明的储存多一些蔬菜,粮食,还能酿酒,好处多多。
外头热浪滚滚,堂屋内四人喝下绿豆汤,都神清气爽不少。
唐月华问,“小温,这次回来要待几天?”
“这次假期比较长,应该能待个十几天。”
俞泽道,“那就在我家住下吧,正好我这有房间,对外我就说你是我家远房亲戚。”
温松感激一笑,“那就叨扰了,对了,你刚在院子里做什么呢?”
俞泽解释,“我在做烘干房,做好了后可以烤烤面包什么的。”
“那我来帮你一起做吧,这样更快些。”他爷爷现在还在田里,他也闲着没事干。
“行,那就一起吧。”俞泽没有推辞,反正他也快做完了。
大队山货坊。
叶红霞拖着一个大麻袋,里面装满了木耳等山货。
“同志,帮我看看这些能卖多少钱。”
柜台的女同志从袋子里面揪出一撮来看了看,捏了捏,摇头,“卖不上钱,我们要的是晒干以后的,这种湿的不要。”
“为啥啊?”她可是观察云瑶一直在采这些东西,才跟着去采的。为了这一麻袋,她都两天没上工了,就想多换点钱票用。
“马上就要雨季了,收这么多我们放在屋子里会发霉的。
要不你就拿回家晒干了再送过来。”
叶红霞傻眼了,知青点位置小,哪有那么多空地给她晒东西呀。
她哀求着,“我没有地方晒,求求你们了,你们就收下吧,我费了好大劲才弄的,这么多我一个人也吃不完呀!”
“我们真的不收,你走吧,别在这打扰我们的正常工作。”
叶红霞拖着麻袋走出了山货坊,神色怨愤,心里恨恨的,死云瑶都怪她!
要不是看她在采,她也不会费那么多时间!
不行,她要去找云瑶,让她收下这些山货,不能砸在自己手里。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