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旬,加工厂开工了。
上年放假的时候,许承安就和员工们说好了开工时间,就五月十五号,这会已经过了农忙,日子也容易记。
低温型黑木耳的出耳时间比寻常黑木耳要快不少,不过也得五月下旬,离黑木耳的采收还有十天左右,然而某些准备工作得提前做好,比如全厂搞搞卫生啥的,还得在厂外空地搭建临时晒耳场。
厂子大门重新敞开,大早上许承安就开着摩托车搭施秋晴和施秋玲过来了。
“哎呀,终于开工了呢,我都等不及了!”
幺妹很是雀跃,在家里呆了那么久,她都快闷出鸟来了,还是来厂子干活充实。
许承安笑道:“秋玲,你还真是天生打工圣体啊!”
施秋玲奇怪:“二姐夫,天生打工圣体啥意思?”
许承安想了想:“就是厂子里天生喜欢努力干活挣钱的员工。”
“二姐夫,那就是夸我咯?”
施秋玲很高兴,她把这理解为上进。
不过许承安更想说的是,这个词语包含着打工人自嘲苦逼的另一层意思。
施秋晴则叮嘱道:“开工后你这个小组长可得有小组长的样,管好你手下那帮小兵,别整天在厂房里嘻嘻哈哈的,得盯紧干活!”
“知道啦,大姐!”
……
早上八点,主管赵光良清点了人数。
上年的所有职工都回来了,她们等开工比许承安都急,开工了才能拿高工资。
这年代的人们不怕干活,怕的是没活干赚不到钱。
在没开工的日子,每月就五块钱保底,而且过去几个月的保底还得开工后随未来几个月的工资逐一发放,免得某些人拿了钱就不来了。
当然,这种情况按道理是不会发生的,毕竟这会的私营企业还非常少,能进厂可不是容易的事,许承安的厂子福利还高,工作半年都快比得上别人一年了,如果不是被炒鱿鱼,谁会愿意主动放弃这么一份工作。
集合点了人数之后,许承安先是简单地开了个会,说了下这段时间的工作安排,随后员工们就去搞清洁卫生了。
许承安则回到厂长办公室,这里倒是挺干净的,因为放假的时候也不时会带施秋晴和施秋玲去镇上赶集,有时赶集完就回去趟镇子,两姐妹就顺便擦擦办公室的桌子啥的,所以基本没什么灰尘。
刚坐下没多久,施秋晴就烧水泡了壶茶过来,她知道许承安喜欢喝茶,这也是她身为厂长助理的职责之一。
过的不多会,赵建平也过来了,开工第一天,他穿着一身西装,人模狗样的。
他手里拿着几份表单,放到许承安的办公桌上:“厂长,这是我这半年来去城里还有各乡镇,还有周边城市考察的黑木耳供需,你过目一下。”
许承安笑道:“哟,可以嘛,你小子都学会考察市场了啊?”
“这不当了副厂长,得多学习嘛!”
赵建平不好意思地道。
他可不像其他员工那样拿保底,就算厂子没开工期间工资也是照常发,然而那段时间太清闲了,赵建平总觉得在自己在吃闲饭白拿许承安的工资,想着多少得做点事,于是隔三差五去城里或各乡镇跑跑市场,看看到底个什么情况。
除此之外,他甚至还买了小学和初中的书本回来学习。要知道,当年这小子可是最怕学习的,和施秋玲一个样,见到书本就头大如斗。
但是没办法,一个副厂长文化水平这么低,赵建平自己都介意得很,硬着头皮也得多学点字和数学。
许承安拿了几份表达看了看,表单做得不专业,但是相对赵建平的知识水平已经相当不错了。
这些表单每隔几天都有记录,标注干木耳的价格,是否供货充足等等。
秋耳刚出炉的那前三个月沧城市场上的货品还很充足,但是年后数量就越来越有限了,有些市场已经卖光了,也拿不到货。
到了三四五月份,市场更是全面断货,消费者想买都买不到。
要知道沧城还是位于林区的城市,周边那些非林区城市更缺,这也是近几年很多农副产品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之前,人们能吃饱饭就不错了,买不起太多的农副产品,然而改开这么多年,很多人手头越来越有钱了,饮食结构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农副产品的需求激增,就算技术上容易克服的农副产品都跟不上,更别说段木黑木耳这种需要技术的高端品种。
也正是这样,郭嘉才会研究袋栽黑木耳,不过在袋栽技术出来之前,到处基本都是这么个情况,尤其北方更少。
尽管市场短缺,这会却没外地木耳卖到沧城这种小地方,南方的木耳比北方多点,然而段木产量也是有限的,别人有多余的产能都瞄准哈市那样的大市场,谁会在乎你个小城市啊,沧城的木耳供给就靠本地,黑土屯种木耳之后,这种状况缓解了一些,但还不够内需。
“建平,学会考察调查是好的!”
许承安点了点头,肯定了赵建平的努力,虽说他并不需要赵建平的这份表单就能了解黑木耳的供求情况,但对于他的积极性得鼓励。
赵建平略显担忧地提出了建议:“厂长,今年沧城这边的市场,我想最多加上两个乡屯小种植园的干耳就饱和了,剩下的都得卖外地,否则咱的干耳就会变成过剩积压。”
当了副厂长,跟许承安多了,他倒也学会了些专业术语。
许承安呵呵一笑:“这个我知道,不过咱多余的黑木耳不会卖到周边城市。”
赵建平下意识地问道:“那卖到哪里?”
许承安道:“省会!”
赵建平浑身一震:“省会?”
上年许承安就去考察过省会市场,不过赵建平认为挺难操作的。
赵建平试探性地问道:“省会离沧城这么远,想去一趟都不容易,省会市场管控应该也挺严格的,要搞定的关系会很多吧,咱们的产品能进场吗。周边城市的话,管控应该没那么严,关系会更容易搞定一些?”
许承安淡淡地道:“我已经搞定了,没意外的话今年就能进场!”
“啥?”
赵建平有点懵。
“我在省会那边现在有点人脉关系,那边市场大,黑木耳卖得也贵,咱多余的黑木耳卖省会市场收益才能最大化,此外还有机会打响名气,只卖周边城市的话,很难成为知名品牌!”
许承安的目的可不只是把沧城市场饱和后多出来的那部分干耳卖出去,还得做成品牌,打造高端。
只有这样,以后袋栽黑木耳技术出来之后,即便受其冲击,还能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