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洛阳城修缮一新的宫殿上,琉璃瓦在光芒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反射出刺目的光芒。
宫殿前的汉白玉台阶,被擦拭得一尘不染。刘辩端坐在龙椅之上,龙椅由珍贵的檀木制成,雕龙画凤,尽显威严。
他俯瞰着殿下群臣,心中感慨万千。
如今大汉疆土虽已收复,但历经多年战乱,经济千疮百孔,民生艰难。唯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让大汉重新走向繁荣昌盛。
“朕深思许久,决定对朝廷制度进行改革。将三公九卿制改为三省六部制,明确职责,分工协作,以提高行政效率。”
“同时,鉴于印刷术与造纸术的改进,知识得以更广泛地传播,朕还打算推出科举制,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才,为大汉效力。”
刘辩的声音坚定有力,在空旷的大殿内久久回荡,打破了原本的寂静。
此言一出,群臣顿时像炸开了锅一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一些年轻官员,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曙光,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而那些世家出身的官员,则脸色阴沉,眉头紧皱,眼中充满了不满,他们深知这些改革举措将对自己的利益造成巨大冲击。
太尉杨彪身材高大,面容威严,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
他率先站出来反对,袍袖一甩,声如洪钟:“陛下,三公九卿制乃祖宗所定,历经数百年,早已根深蒂固,是我大汉的立国之本。如今贸然更改,恐怕会引起朝堂动荡,人心不稳。”
“再者,科举制选拔平民子弟为官,会打破现有的政治格局,动摇我世家的根基,此例一开,后患无穷,万万不可!”
“自高祖开国以来,世家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若因这科举制寒了世家的心,恐非国家之福。我杨家世代忠良,为大汉镇守边疆,如今却要被这新政打破秩序,实在难以接受。”
刘辩目光如炬,直视杨彪,毫不退缩地说道:“杨太尉,如今大汉面临诸多问题,内有民生疾苦,外有强敌环伺。若不改革,如何振兴?”
“世家子弟凭借出身便能身居高位,享受荣华富贵,却未必有真才实学,能为百姓谋福祉。据朕所知,不少世家子弟沉迷于声色犬马,不理政务,致使地方政务混乱,百姓怨声载道。”
“洛阳城郊的百姓,因世家强占土地,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许多家庭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只能背井离乡,四处乞讨。科举制能选拔出真正有能力、有抱负的人才,为大汉注入新的活力,有何不可?”
司徒王允也上前说道:“陛下,杨太尉所言不无道理。改革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谨慎行事。若操之过急,恐引发各方矛盾,导致局势失控。臣建议先在部分地区试点,观察效果后再全面推行。如此,既能降低风险,又能为全面推行积累经验。”
刘辩微微皱眉,语气坚定地说道:“朕意已决。改革虽会遇到阻力,但为了大汉的未来,为了天下百姓,必须推行。诸位爱卿,应顺应时代潮流,支持朕的决定。”
尽管刘辩态度坚决,但世家们并不打算轻易妥协。
他们暗中串联,在一处隐秘的庄园里商议对策。庄园内亭台楼阁,假山池沼一应俱全,尽显奢华。
杨家的人身着华丽的服饰,衣服上绣着精美的图案,腰间佩戴着珍贵的玉佩。
他阴沉着脸说:“刘辩这改革,分明是要断我们世家的后路。我们世世代代积累的财富和权势,岂能就这样被他轻易剥夺。”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个办法,保住我们的利益。若不反抗,日后我杨家的子弟,恐怕再难在朝堂立足。”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最终决定起兵造反,以“清君侧,保世家”的名义,对抗刘辩的改革。
不久后,杨彪打着这个旗号,率先发难。消息传来,刘辩勃然大怒,重重地拍案而起,桌上的茶杯被震得跳了起来:“袁隗竟敢公然反叛,挑战朕的权威,朕定要让他付出代价!”
刘辩立即任命曹操为平叛大将军,率领大军前往豫州平叛。
临行前,刘辩亲自为曹操送行,他们来到校场,校场上军旗飘扬,士兵们整齐列队,士气高昂。
刘辩叮嘱道:“孟德,此次平叛关系重大,不仅关乎我大汉的安危,也关乎改革的成败。务必速战速决,不可让叛军蔓延,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豫州乃中原要地,若被叛军久占,局势将更加难以控制。若平叛不力,改革将功亏一篑,我大汉复兴也将成为泡影。”
曹操领命后,迅速率领大军出征。
然而,战事的发展却并不顺利。
杨家早有准备,他凭借着世家的人脉和资源,招募了大量的士兵,组建了一支战斗力不俗的军队。
并且在豫州各地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城墙高耸,护城河宽阔,据险而守。
曹操的军队在豫州遭遇了顽强抵抗,双方陷入了僵持,战事陷入了胶着状态。
刘辩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
他再次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荀彧站出来说道:“陛下,袁隗叛军占据地利,正面进攻难以取胜,且会造成我军大量伤亡。”
“臣建议派一支精锐部队,绕道敌后,切断其补给线,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再与正面部队前后夹击,定能破敌。另外,可散布谣言,扰乱叛军军心。声称朝廷已调集二十万大军,不日将对叛军进行合围,让叛军人心惶惶。”
刘辩点头同意:“此计甚好。曹操将军在前线指挥作战,荀彧,你就挑选五千精锐,执行此任务。务必与曹操将军紧密配合,不可有失。”
荀彧领命后,迅速率领部队出发。经过数日的急行军,他们穿越了茂密的山林和湍急的河流。
山林中荆棘丛生,士兵们的衣服被划破,鲜血直流。
河流冰冷刺骨,士兵们艰难地蹚水而过。
最终,荀彧的部队成功绕道敌后,切断了袁隗的补给线。
与此同时,荀彧派人散布谣言,说朝廷大军已从四面八方赶来,叛军即将被包围。
杨家的军队人心惶惶,士气低落,士兵们开始私下议论,无心作战。
曹操得知消息后,立即发动进攻。他身先士卒,手持长剑,带领士兵冲锋陷阵。
在前后夹击下,袁隗的军队节节败退,最终被彻底击败。
袁隗叛乱虽被平定,但世家们的反抗并未就此结束。
其他地区的世家纷纷响应,起兵造反。一时间,大汉境内再次陷入战火之中。
刘辩深知,若不彻底解决世家问题,改革将难以推行,大汉也难以长治久安。
于是,他决定加大平叛力度,对世家势力进行全面打击。
他派遣多路军队,奔赴各地,与世家叛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刘辩的军队四处征战,历经无数次艰难的战役。
士兵们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终于将所有叛军全部消灭,彻底镇压了世家的叛乱。
大汉的改革之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艰难地向前迈进。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