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多宝入佛谋气运,佛道争衡起波澜
通天教主闻言,眼中闪过一抹欣慰之色,微微点头:“好,好徒儿,为师知道为难你了。你此去,务必小心谨慎,佛门虽与我等道统有别,但其中亦不乏高深佛法与机缘,你当潜心学习,早日突破修为。若遇困境,莫要逞强,为师与截教永远是你坚实的后盾。” 他的话语中饱含关切与期望,身为一教之主,此刻却尽显为师的慈爱。
多宝道人再次跪地,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师尊放心,弟子定不负所望。待弟子修为大成,必回截教,重振我教雄风。” 说罢,他起身,整了整衣衫,转身大步迈出大殿。
殿外,海风呼啸,吹起多宝道人的衣袂,他望着远方,心中暗忖:“此番入佛,前路艰险,但为了截教,为了自己的修行之路,我定要闯出一片天地。” 随后,他化作一道流光,向着首阳山疾驰而去
首阳山,峰峦叠翠,云雾缭绕,仿若尘世之外的仙山净土。多宝道人化作流光疾驰而至,刚落下云头,便见一道清瘦身影负手而立,仙风道骨,正是老子。
多宝道人上前躬身行礼,恭敬道:“多宝拜见大师伯,师尊命我前来,想必师伯已有安排。” 他心中对这位师伯既敬重又有些许忐忑,深知此行关乎重大,自己的命运乃至截教的未来皆悬于一线。
老子微微转身,目光平和地看着多宝道人,轻轻点头:“多宝,你能为截教大义挺身而出,难能可贵。此次西出函谷关,风险与机遇并存,你可有准备?” 他的声音仿若洪钟,在山间回响,透着洞悉一切的深邃。
多宝道人挺直腰杆,眼中闪过一抹坚毅:“师伯放心,多宝既已应下,便不惧艰难。只望此番作为,能助我截教摆脱困境,重振声威。” 言语间,豪情壮志溢于言表。
老子微笑,抬手遥指西方:“甚好,那西方佛门如今风头正盛,我等需以巧计应对。你需化胡为佛,投胎至迦毗罗卫国,以释迦牟尼佛之身,于中央娑婆世界创立小乘佛教。此乃分化佛门气运之举,亦是你修行突破之机。”
多宝道人心中一震,转世投胎,意味着忘却前世种种,从零开始,风险不言而喻。但他深知这是当下破局之策,咬咬牙应道:“多宝明白,定不负师伯与师尊所望。”
老子见状,手中拂尘一挥,一道清气涌出,化作一道灵犀之光没入多宝道人眉心:“这缕清气蕴含我太上之道的一丝真谛,可保你转世后灵智不失,能忆起前世修行根基,关键时刻可助你唤醒道法神通。”
多宝道人只觉眉心温热,一股玄奥力量融入识海,当下再次拜谢。老子又取出一件法宝,形如古朴罗盘,散发着混沌气息:“此乃乾坤转生盘,能护你魂魄在转世途中不受阴邪侵扰,精准投胎至指定之地。”
多宝道人接过法宝,仔细端详,心中暗叹师伯手段通天。老子接着叮嘱:“你投胎后,成长之路需步步为营,宣扬教义之时,莫要忘本,将我道门玄理融入佛法之中,方可在佛门之地,另立根基。”
多宝道人谨记教诲,而后在老子协助下,开启转世之法。首阳山巅,风云汇聚,乾坤转生盘悬浮空中,绽放出耀眼光芒,将多宝道人笼罩其中。多宝道人盘坐其中,闭目凝神,灵魂渐渐剥离肉身,化作一道纯净流光,没入转生盘开启的时空通道。刹那间,电闪雷鸣,天地仿若为这惊世之举震动,待光芒散去,多宝道人已踏上转世征途。
老子目送多宝道人离去,目光转向昆仑山方向,眼中闪过一抹决然。他身形一闪,来到玉虚宫前,守门童子见状,慌忙行礼:“见过大老爷,不知大老爷前来所为何事?”
老子淡声道:“通传元始,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童子不敢怠慢,飞奔入内通报。不多时,元始天尊迎出,神色略显诧异:“大哥,此来何事?”
老子步入宫中,屏退左右,直言道:“元始,如今我等欲扶持多宝在佛门立小乘佛教,抗衡西方,还需各方助力。你门下燃灯道人、慈航真人等,如今已入佛门,可让他们暗中相助多宝,壮大我道门所属之佛教声势。”
元始天尊脸色微变,皱眉道:“大哥,这如何使得?他们既已叛教转投佛门,怎相助我等?” 老子摇头,耐心解释:“元始,你看当下局势,西方若一家独大,我东方道统必受挤压。燃灯等人虽入佛门,可心底仍有我玄门根基,若加以引导,必能为我所用,分薄佛门气运,于你我、于整个道门皆有利。”
元始天尊陷入沉思,良久,无奈点头:“罢了,就依大哥所言,但愿此举能奏效。” 老子见其应允,心中稍定,当下便与元始天尊商议如何暗中联络燃灯等人。
迦毗罗卫国,王宫之内,摩耶夫人怀胎十月,忽感异状。一日,祥光满室,梵音袅袅,释迦牟尼佛,也就是多宝道人转世之身,呱呱坠地。瞬间,天地同辉,瑞彩千条,国中百姓皆惊叹为祥瑞之兆。
幼年释迦牟尼,便展现出非凡聪慧,对世间万物有着独特洞察。在成长过程中,他时常独处静思,脑海中前世修行记忆如点点繁星闪烁,与今生感悟渐渐融合。而此时,老子派出的使者已悄然联络上燃灯上古佛、观世音菩萨(慈航真人)、文殊菩萨(文殊广法天尊)、普贤菩萨(普贤真人)及俱留孙佛等人。
燃灯上古佛在佛殿内接见使者,听闻来意,目光闪烁。他心中暗忖:“我虽入佛门,可当年受元始天尊教诲之恩,亦难以忘怀。如今道门有难,若能助多宝一臂之力,也算报昔日恩情,且此举对自身修行之路,未必不是机遇。” 于是,他微微点头:“转告大老爷,老衲知晓轻重,定会相机行事。”
观世音菩萨身处普陀洛迦山,望着波涛汹涌的海面,心中泛起涟漪。使者道明原委后,她轻声叹息:“我本因机缘入佛,可玄门养育之情,不敢或忘。既如此,愿为平衡佛道气运,略尽绵薄。”
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及俱留孙佛亦纷纷响应,他们深知,在这佛道争衡的洪荒局势下,唯有抱团,方能在复杂漩涡中寻得安稳。
岁月悠悠,释迦牟尼佛在成长中不断体悟世间疾苦,融合道门与佛门智慧,开始于中央娑婆世界讲经说法。他的教义别开生面,既蕴含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佛理,又暗藏道家阴阳平衡、顺应自然之道,引得无数信众皈依。
小乘佛教渐渐在东方兴起,与西方佛教分庭抗礼之势初显。多宝道人(释迦牟尼佛)凭借前世深厚修为根基与今生的智慧感悟,展现出超凡的佛力神通,折服四方。他所创立的寺庙、道场林立,僧伽队伍日益壮大,香火鼎盛远超想象。
西方灵山之上,准提道人与接引圣人察觉到东方异动,脸色阴沉。准提道人怒道:“这东方道门好生狡猾,竟使出这般手段,妄图分化我佛门气运。” 接引圣人双手合十,眼中闪过一抹忧虑:“师弟莫急,需从长计议,当下先派人打探虚实,摸清他们的布局。”
而在道门这边,老子与通天教主、元始天尊时刻关注着小乘佛教发展。通天教主见多宝有如此成就,欣慰不已:“多宝不负所望,我截教复兴有望。” 老子则捻须微笑:“此乃众人合力之功,不过西方佛门必不会善罢甘休,后续争斗,怕是更为激烈。”
西方灵山,佛光笼罩,却透着几分凝重。大雄宝殿内,准提道人与接引圣人相对而坐,面色阴沉,久久不语。
良久,准提道人猛地一拍座椅扶手,怒声打破寂静:“师兄,那东方道门此番算计,实在可恶!多宝小儿在东方兴风作浪,分我佛门气运,长此以往,我西方佛教危矣。” 说罢,他周身佛光涌动,似在宣泄心中愤懑。
接引圣人双手合十,微微摇头,眼中满是无奈:“师弟,莫要动怒。事已至此,强攻恐非上策,反倒易落人口实,引发更大纷争。为今之计,需另寻他途。” 他的声音平和,却难掩话语中的忧虑。
准提道人眉头紧皱,强压怒火,问道:“师兄有何妙计?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坐大。” 接引圣人目光深邃,凝视殿外虚空,缓缓开口:“依我之见,咱们不妨暂避锋芒,隐居幕后。将我西方佛教与那小乘佛教合二为一,让多宝担任佛教现任佛主。”
准提道人闻言,瞪大双眼,满脸惊愕:“师兄,此举何意?岂不是拱手将我佛门大权让与他人?” 接引圣人微微一笑,解释道:“师弟,你且想想,当下佛道之争,已呈胶着之势。多宝道人有东方道门撑腰,势力渐长,若强行对抗,两败俱伤不说,还可能引得天道不满。不如顺水推舟,将他纳入麾下,一来可化解眼前危机,二来借他之手整合佛道资源,待日后寻得时机,再徐徐图之。毕竟下一量劫注定佛道大兴,多宝管理佛门,既能使自身修为大增,于我等而言,亦能减少玄门冲击,保我佛门根基。”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