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群把另一种高质量的生活带回了他原本贫寒的家。
父亲不吸烟,手表也旧了。
他就从京城为父亲带回来一块劳力士手表和两瓶茅台酒。
母亲为他卖了姥姥的金耳环。
他就专门为妈妈买了周大福的黄金三件套。
还有阿胶、益母草,以及和各类京城土特产。
而且他回来的当天晚上,就结束了全家的素食菜谱。
鼓动父母去了这个城市当时最高标准的四星级饭店——刚开业的高登大酒店吃饭。
跟着第二天,他们一家又去百货大楼买了新的彩色电视机。
只是买的不是二十九,而是索尼的三十四寸平面直角,花了足足六千多块。
同时考虑到母亲的娱乐需求的多元化。
卓群还强行做主又花了三千,给母亲配了VCD机,卡拉OK的话筒。
不得不说,没有花钱的不是,一分钱一分货啊。
用新的电视收看新开播的《儿女情长》,能让母亲产生看电影的感受。
恨不得坐在沙发上不挪眼睛的看上一天。
用如此高级设备唱起歌来,母亲的音乐素养也被直线拉升了一个档次。
只是这一下子,一万块现金撒手就没了。
卓群的父母高兴归高兴,但也真的心疼儿子的“血汗钱”。
于是俩人不但驳回了卓群希望全家能再度重游夏宫的建议。
对他想用剩下的四万块装修房子的主意更是嗤之以鼻。
反倒联手把他好好教育了一顿。
就像他小时候面临重要的考试,家里总要开个鼓励动员大会。
父母这次也是轮番上阵,纠正他的思想问题。
母亲唠叨话比较通俗。
什么“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还有什么“连小动物都知道过冬储粮,你不能连动物都不如吧?”
而父亲讲的道理相对文雅。
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或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至于剩下的四万块钱,卓群的父母是葛朗台附体,阿巴贡上身,死活都不肯再动用一分一毫。
最后全都送到银行存了死期,心甘情愿的接受被动贬值去了。
对此卓群相当无奈。
谁让他没法把自己真正的经济状况透露给父母呢?
而且他也知道,即使是父母真的知道了自己多么有钱。
可要想让他们一下子就改变长期养成的消费观念。
由勤俭节约变成花钱心安理得,也是不可能的。
这件事也就只能指望着慢慢过度,他们逐渐改变了。
但这方面还算好的,另一方面更让卓群难受的是。
已经习惯了高消费生活水准的他,已经不适应家里的日常生活方式了。
要知道,从缘由上来说,曾经的失败人生,给卓群心里留下较为明显的苦难后遗症。
他把自己命运的一切不幸和倒霉都归结于没有钱。
而这就是他这辈子追求财富,而且非要暴富的主要动力。
但同时,当他真的有了钱,品尝到财富的滋味之后,他对一般的小康生活便不再满足。
正如他父亲所说的那样,吃过一次海鲜的人,肯定知道白灼基围虾和水煮白萝卜的味道不一样。
即使卓群自认为已经吃腻了海参鲍鱼。
非常怀念母亲亲手做的手擀面、大拉皮、凉拌菜和小鸡炖蘑菇也是一样
一顿两顿是个调剂。
天天如此,要不了几天,他的肠胃就会抗议,再度恢复旧日的喜好。
而享受过五星级饭店的干净客房和舒适入厕环境的人,也必定再难以忍受狭窄的空间和累腿的蹲便池。
像卓群家里的房子说叫一套,实际上就两个小房间。
连厨房带厕所都加到一块,顶多也就四十来平方米。
这样的空间太小,小到简直让人转不开身儿。
卓群已经难以想象,自己是怎样在这样的鸽子笼里长出一米七九的身高的。
还有这个城市,经济发展也远不如京城。
这年头最好的酒店只是四星级。
娱乐除了洗浴就是KTV,却很少见到真正的奢侈品。
街头上也乱得很,连花钱都花得没什么意思。
周围还都是认识他的邻居,母亲的同事。
太多的工人因为经济的变动赋闲在家了。
他一走出家门,就必须得和颜悦色的和这些人打招呼,陪这些曾经的熟人聊天。
一个不周到或是带出了厌烦,就可能在父母那儿得到不满的反馈。
而且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刚一伸手打车,五分钟后就能被人报告给父母。
烦呀,太烦了。
这里全无**。
和他在京城,无论走到哪都受人尊重、恭维,被别人上赶着拍马屁的感受差太多了。
但这还不算什么,最最要命的是,沉稳的父亲远比性情的母亲难骗得很。
通过和父亲的交谈,卓群明显意识到知识给了父亲较高的洞察力。
和他打交道,撒谎很难。
因为哪怕是很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有违逻辑性,父亲都会准确地发现疑点。
像自己砸电视的事儿,虽然母亲极力隐瞒,但最后就硬是被父亲发现端倪,给盘问出了真相。
结果向来好脾气的父亲头一次怒不可遏的拍了桌子。
不但为这事大为光火,骂卓群不知所谓。
就连卓群的母亲也被怪罪,不该帮着儿子隐瞒这样轻狂无度的低劣行径。
这不禁让卓群感受到了更大的精神压力。
实在有点不敢想象,当父亲真的知道他已经不念书的时候,会作何等激动的反应。
总之,在这个家待着,卓群是既无聊又无趣,而且还挺压抑和紧张。
他不禁发现生他养他的家,已经无法承载一个千万富翁的心了。
于是,在假意悔过,抚慰好父母的情绪之后。
卓群就指示李凯从京城发电报,以参加校方举办的学术活动为由,把自己“召集回京”。
这样实际上,前前后后,卓群在家不过待了两个星期而已,就踏上了返京之路。
当然,怎么来的就得怎么回去,他是肯定不愿意挤充满汗臭的火车的。
哪怕卧铺他都嫌难受。
但有点为难的是,父母又非要去送他。
这样卓群便只好再玩一个障眼法,定下机票的同时又买了一张火车票。
走的那天,他先假模假样的陪着父母进了火车站。
然后却并不上车。
而是等拥挤的火车开走,父母已经离去,再带着行李箱坐出租车转道机场。
卓群一点不嫌这样麻烦,哪怕耗费些时间,他也觉得值得。
因为乘坐飞机不光比火车快,不用挨挤。
关键是,从进入机场的一瞬间直到下机,舒服的日子立刻就回来了。
商务舱乘客会享受到航空公司的超级礼宾待遇。
比如,为高端客人专门设置的VIP休息区里,环境十分清净、舒适。
既有免费的茶点、饮料,也有柔软的沙发和电视。
此外,商务舱的客人还有优先登机的特权。
当普通舱那边排起长队,还被员工呼来喊去的时候,卓群却可以优雅而从容地登机。
所以现在的他,确实发自内心感激世上有钱这个东西。
正是这些花花绿绿本身并不具备什么实质价值的东西,让他成为了高人一等,得意享受特权的人。
PS:告知众位喜欢拿《重返1977》跟《我被时间回旋踢》相比的书友。
1,我没有必要,写两本一样的书。
这是两个不同的故事,节奏不一样,讲述方式不一样,故事的主题也不一样。
每本书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就像当初有人抱怨《重返1977》的开篇氛围、外传和节奏问题。
有人看不懂,也有人会特别欣赏。
2我绝不写白文,我用套路,但不用俗不可耐的套路。
事实证明就是大多数人看过我两本书的开篇后,断言都是错的。
他们是在拿白文套路衡量我的书,不错才怪。
到目前为止,这本书故事的架构都没搭建完成,就有人说是快餐文了。
你会不会断言太早了一点,又是在犯相同的错误?
就像到现在都有人看过《重返1977》开篇就骂三观不正一样。
这些自以为是的人永远不会知道《重返1977》可以说是重生文里三观最正的一本。
3我的主角都是有缺陷的。
但恰恰因为有缺陷才是可信的,才有人性。
而且因为缺陷,才有了成长的空间。讲故事才更有意思。
骂主角暴发户,那就对了。
我就是要表达这一点,你要看不出来才是我的失败。
以上几点希望可以排除大家一部分的疑惑。
在此诚恳的感谢每一个支持过这本书的读者。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