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怜筠在拜托陈墨山解决掉姜高杰之后,就又忙起了罐头厂的事情。
她的罐头厂的罐头卖的很好,随着国内被战乱影响到的地方越来越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出国,在上海的港口,几乎每天都有国内或者国外的轮船远航。
那些轮船一开始是看在孙大船的面子上从她这里购买罐头,后来却是因为她的罐头味道着实不差而从她这里购买罐头。
说起来,上海其实不止她一家罐头厂,只是其他罐头厂的生产的罐头大多是仿照国外的罐头的,以至于到头来,竟然是她的工厂的罐头口味最独特,那些酸豇豆酱黄瓜辣酱之类的罐头,不仅轮船方面会向她购买,那些打算出国的人也会买一些放在行李箱里带走。
当然,她的罐头厂并不单单提供给轮船,事实上,现在食品厂大多数的罐头,都是在国内销售的。购买罐头的有各个军阀,更有那些普通百姓。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平常吃罐头虽然显得太过奢侈,但走亲戚的时候带上一个就再合适不过了,拜访老师、看望病人的时候也用得上。
罐头厂的效益非常好,郭怜筠也就加大了规模,同时招收了更多的女工,然而这一切并没有让她觉得多高兴。
因为在北平沦陷之后没过多久,上海就沦陷了,幸好有租界存在,日本人的行为多有收敛,同时因为他们都住在租界,她的工厂又有孙大船拉了一个洋人参股,安全基本无虞。
但这并不表示她就能眼睁睁地看着租界外的百姓痛苦哀嚎了,偏偏就算她有时候想要帮忙,也有心无力。
她还是太弱了……郭怜筠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工厂上面。
“你最近怎么一直愁眉苦脸的?”孙如霜不解地看着郭怜筠。
“事情太多了。”郭怜筠苦笑,随着食品厂的规模变大,管理上就出现困难了,以前她和穆凌两人商量商量就能决出个章程来,现在却已经不行了。
在郭怜筠和孙如霜这么做了之后,租界陆续有人模仿或者捐出一些东西,倒是让街上流民少了很多,但战乱依旧存在,这就说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物价可归,而租界,又是他们眼里最安全的存在……
很多人想法设法进入租界,却不知道租界现在就是一个孤岛,其实并不是绝对安全。
这个冬天过去之后,郭怜筠除了食品厂以外,又开了一家服装厂,专门生产军队所需的服装,而冬天时帮她干过活的那些流民,有一半成了厂里的员工,她的这个工厂还成了招收童工最多的工厂,一度被人谴责。
只是虽然有人谴责,但有更多的人帮她,毕竟她从未苛待过那些童工,甚至其中很多孩子根本就是她花钱在养着。
她保证了这些孩子的温饱,但没有给这些童工工钱,只是每天晚上都找了人教他们认字,告诉他们一些道理。
如此又过了三年。
当年的孩子都蹿高了一节,而郭怜筠在最初的赔钱的只为了养着那些孩子的工厂,这时候的盈利竟然已经可以和服装厂媲美。
也就是这个时候,战争越来越激烈,日本似乎还有了进攻租界的打算。。
“郭小姐,我觉得你应该考虑一下离开这里。”那位从北平来到这里,已经帮郭怜筠打理了好几年工厂事务的男人找到了郭怜筠。
“你觉得这里会沦陷?”郭怜筠问道,很多人都觉得上海很安全,但郭怜筠隐隐有些不安,只是她没想到这人竟然也是这么觉得的。
“我很担心。”那人道。
“我们出国!”郭怜筠突然道。
看到郭怜筠这么快就做了决定,提醒郭怜筠的那人忍不住惊讶万分,郭怜筠却知道,她其实早就有这个念头。
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实在太乱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国内赚再多的钱,赚的也是自己的同胞的,如果能在国外赚洋人的钱,自然比在国内更好。
而且,到了国外,她应该更容易弄到那些洋人的技术,能支援国内更多。
虽然不喜欢战争,但郭怜筠希望自己的国家能赢,也愿意支持自己的国家。
郭怜筠出国的声势很大,她并不是一个人离开的,反而大手笔地带走了自己工厂半数的员工,同时,她还带走了国内很多蔬菜的种子和一些动物。
轮船漂洋过海,将郭怜筠送到了美洲,这里地广人稀,她买下了很大一块地,然后开始开农场,开工厂。
工厂还是食品厂,生产加工肉制品,也生产罐头。
洋人的口味,这几年郭怜筠一直都在研究,也生产了几款符合他们口味的罐头,但大部分的罐头她并没有改良。
她吃过西餐,虽然其中有些食物不太喜欢,但也有觉得好吃的,这也就说明美食有一定的共通性,既然这样,她也用不着彻底迎合那些洋人的口味。
保留自己的特色,也许会让自己发展的更好。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