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章

薛螭一时感慨万千。

其实更叫薛螭在意的,却是薛母的态度。

不得不说,今日薛王氏教育他的那一番话,要是放到那教育孩子得先哭个稀里哗啦接着苦口婆心一大段“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的现代,这么几句“不咸不淡”的话,连三岁小孩都不会买账。

——然而在这个年代,这区区几句话,“尺度”蛮大的了。

更何况,不分古今,小孩子都是没有.人.权的,成.年.人有几个会真心去关注、听取一个今年不过三岁的小孩子的意见?

——因而,今日薛王氏的表现可谓惊薛螭一脸了:

像薛螭问那些“儿童不宜”的问题,这年头哪有人就真正儿八经地回答的,能搪塞几句已经算好的了。更不谈薛王氏看他真的懂不少,不像纯粹的三岁小孩,怕他长歪而趁机教育了。

若说只是单纯出自薛王氏的“爱(无)子(理)之(溺)心(爱)”,怎么说这都有点太夸张了。

薛螭心想:他以前看书的时候,亦只是觉得薛王氏是典型的“慈母多败儿”,倒真没想到这慈母,还能有这样的表现形式……

——不对!

薛螭猛地从床上坐了起来。

……不应该是薛王氏有另外的一面。

而是他!是他下意识地认为,薛王氏就“只有一面”!

就在这时,听到内室有动静的大丫鬟寒蝉走了进来,见到薛螭坐着,一脸与年龄不符的凝重,莫名就慌了起来了。她赶忙上前道:

“祥少爷,您怎么了?是做梦魇着了吗?”

薛螭瞥一眼寒蝉,回道:“我没事。

首先是嫡亲的兄长薛蟠。

因原著的关系,其实薛螭是很看不惯薛蟠的。之前看不惯最多就是去“逗”一下,现在嘛,就得下狠手去“掰正”了。

有薛王氏作“榜样”,比他大六岁的薛蟠,大抵还不是在红楼里的那个死样子……吧?

第二个关注人物,就是他父亲薛征。

想到薛征在红楼里一开始,就是个早归西的人物。在第四回里,有说薛父令宝姐姐读书识字,可见其也是活到了宝姐姐启蒙之后的。

于是薛螭估计,应该就是这两年了。

对于薛父死因,红学家们众说纷纭。最普通亦最有可能的说法,就是急病;因医药不发达,古代人许多都是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就挂了。

也有比较阴谋论的说法。

四大家族一开始都是义忠亲王,亦就是太子那一派的。后面太子起事失败,作为□□的,或早或晚均一一被清洗了。

而薛父挂得那么早,要么是直接参与、帮助者之一,要么就是撞到枪口上被杀鸡儆猴了。

不过太子什么的,如今不是薛螭这个三岁小孩能接触到的。不过观家里的整体氛围很是平和,也许太子还没起事?

可惜薛螭毫无头绪,只能先让薛父注意保养了。

最后是他的母亲薛王氏。

这个真不必多纠结。

不管薛王氏跟老贾家的那个老王是不是真正的一母同胞亲姐妹,薛螭都不能让她俩继续姐妹同心下去了。

就薛母那宅斗智商,完全不是老王的对手啊。别的不提,他薛螭可不乐意自家的钱财都拿去给别人女儿建省亲别墅!

如此,只好让薛母与王夫人离心了。

法子嘛,他那位“姐姐”不就是最好的□□?

根本不需要真凭实据,只要能令薛母自个认定,是王夫人做的手脚就行了。

至于薛母的奶娘,薛螭一眼就瞧出这位何嬷嬷似乎有意无意地引导薛王氏去过分地溺爱孩子。

虽不清楚对方是谁的人,但这位嬷嬷肯定是不能留的了。

毕竟他母亲都这么大的人了,还要奶娘来做什么呢!

薛螭把这些想法,在心里定下一个初步的计划。缓了缓,便想到那位被他“顶替”了位置的薛宝钗。

——宝姐姐一生都被“商户人家”这个身份所桎梏,总希望有朝一日能“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a)”

既然现今是他成为了薛家的一份子,加上他是男儿身,完全不必寻什么好风,他自个便能刮一个暴风来。

……如此,便让他来,代她完成,她那不可能完成的梦想吧。

林妹妹她总是不来[红楼]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